第11版:维权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对车辆管理不善 用人单位担责三成
顺手“推”他人电动车换了两瓶酒钱 获刑
占用国庆假培训员工 应当支付加班费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4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司机下班后醉酒肇事撞人被告上法庭
对车辆管理不善 用人单位担责三成
员工非职务行为致他人损害 单位并非没责任
 

员工履行职责导致他人损害的,因其属于职务行为,责任理所当然应由单位承担。可如果,员工并非由于职务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单位是否必然不必承担责任呢?答案是否定的。近期发生在昌平的一起案例,或许对广大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有所启示。某担保公司司机因个人原因醉酒后肇事,撞死行人后,其虽非职务行为,但担保公司却由于对车辆管理不善而被判担责三成。

案情回顾

单位司机酒后驾车出事故 撞死受害人引发索赔纠纷

2012年2月14日19时50分许,刘某醉酒后驾驶别克牌小型普通客车由南向北行驶至北京市昌平区昌赤路1.4公里处时,小型普通客车前部右侧将行人谷某撞出,造成谷某死亡,车辆损坏。经公安交通管理局昌平交通支队认定,刘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谷某出生于1962年12月26日,为农业家庭户口。后来刘某妹妹刘甲已与受害者一方达成协议,双方约定刘甲赔偿受害者一方20万元(丧葬费、存尸费等3万元,被抚养人的生活费20000元,精神损失费10万元,死亡赔偿金5万元)并已实际支付,双方还约定在刘甲给付原告上述赔偿款项后原告仍然享有民事诉讼的权利。

另查,刘某所驾车辆的登记所有人为某某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担保公司),刘某系担保公司的司机。事故发生于非工作时间,刘某当时也并非在执行工作任务,其醉酒原因也是出于个人事务。担保公司未执行严格的驾驶员管理和车辆使用制度,允许司机将车辆存放于个人家中。本案肇事车辆于事故发生之前已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

后来,受害者一方将保险公司、刘某及其所在的担保公司等告上了法庭,提出了相应索赔诉求。

审理结果

肇事者承担部分责任

其单位有错担责三成

一审法院认为,本案肇事车辆虽在被告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且事故发生于保险期间内,但驾驶人刘某醉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所以除垫付一定抢救费用外,保险公司不负责垫付和赔偿其他损失和费用。

同时,刘某醉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责任,故对于原告的合理经济损失,应由刘某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担保公司作为车辆的所有人,未执行严格的驾驶员管理和车辆使用制度,将车辆任由醉酒的司机使用,故担保公司对于原告的合理经济损失亦应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对于原告要求死亡赔偿金244720元、诉前财产保全申请费1020元的诉讼请求,理由正当,故予以支持。对于交通费的数额,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以及本案的具体情况酌情予以认定。一审判决被告刘某赔偿原告172004元;被告担保公司承担30%的责任,赔偿原告73716元,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履行;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担保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主张一审认定其承担责任没有依据,事故发生在非工作时间,按规定当天限行,当天公司也未安排工作任务。第二,一审判令其承担7万多的赔偿金过重,且无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原告、保险公司服从原审法院判决。刘某未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维持了原审判决。

法官说法

员工肇事虽非职务行为

单位管理不善仍有责任

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刘某作为担保公司的司机,于非工作时间、非执行工作任务、因私事醉酒肇事,担保公司作为车辆的所有人和管理者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有观点认为,刘某是否构成职务行为是单位应否担责的关键;也有观点认为,单位担责的关键是作为所有人和管理者是否已经履行了相应的义务。下文将对上述观点逐一进行分析。

职务行为通常是指工作人员行使职务的行为,是履行职责的行为,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对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职务侵权行为”进行了界定,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可见,“职务行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替代责任的决定性因素。

本案中,事故发生于非工作时间,刘某当时也并非在执行工作任务,其醉酒原因也是出于个人事务。可见,刘某并不满足职务行为的构成要件,也正基于此,担保公司抗辩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职务行为只是单位担责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果刘某构成职务行为,则担保公司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刘某不构成职务行为,担保公司也不一定不承担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车辆的所有人,管理人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过错的,也应当承担适当责任。本案中,刘某是担保公司的司机,担保公司作为车辆的所有人和管理人,未执行严格的驾驶员管理和车辆使用制度,将车辆任由醉酒的司机使用,应当认定其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所以担保公司应承担一定的损害赔偿责任。至于责任份额,综合考虑刘某对于事故发生的直接和主要作用,判决担保公司承担30%的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并适用侵权责任法第49条的规定确定其相应的赔偿责任:(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机动车存在缺陷,且该缺陷是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之一的;(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无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三)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因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驾驶机动车的;(四)其它应当认定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的。

□董晶晶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