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海二哥无常(去世)了。朝外三丰里社区、雅宝里社区的不少居民感到吃惊和惊讶:他身体那么好,怎么说没就没了呢?马玉海的大妹妹马淑清告诉我:“2008年,二哥就感到胃不太舒服,一直没当回事。今年六月份,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胃癌,住院抢救治疗,后因癌细胞扩散,7月17日早晨与世长辞,享年72岁。”
我和马玉海是邻居,昔日他住朝外观音寺,我住南下坡,相距七八十米。他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登台演唱评剧,厂文艺活动的骨干。马玉林、马玉海、马淑清哥三个都在京棉二厂工作。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京棉二厂的文体活动非常活跃,二厂有一支业余评剧表演队,经常演出评剧,给职工带来欢乐。马玉海文艺表演天赋很强,他喜欢魏荣元、马泰等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的唱腔唱段,不少著名的唱段,他都能声情并茂的演唱,如《夺印》中魏荣元的《黑渔嘴》唱段;马泰的《水乡三月风光好》等唱段,他唱得有板有眼韵味十足,很受大家的赞赏。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和弟弟曾到北京制药厂大礼堂,观看由中国评剧院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李梓森,给二厂评剧队辅导、彩排评剧《智取威虎山》,在戏中马玉海扮演猎户老常。导演李梓森一遍一遍地细抠演员踩准锣鼓点上场亮相的细节,马玉海认真反复表演,直到导演满意为止。在朝外南下坡地区,能登台演唱评剧的人是屈指可数的。
骑跑车去东北大连等地游览。马玉海从小喜爱体育活动,经常在于崇福大哥家门口的摔跤场,参加摔跤活动。退休后他喜欢赛车项目,每年他都要穿戴好“行头”,与朋友一起从北京出发,骑着跑车到东北大连等地游览。凭着他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返往数百公里,他乐在其中。参与骑车运动,在朝外南下坡地区,马玉海称得上是第一人。
文革期间挺身而出,保护南下坡清真寺功不可没。文革期间,为防止红卫兵冲击南下坡清真寺,马玉林、马玉海、脱继华等二十多人,自发的组织起来,保护具有400年历史的清真古寺。他们在清真寺日夜轮流值班,阻止红卫兵进入古寺,有效地保护了礼拜大殿、南北讲堂等历史建筑,维护了南下坡清真寺的完整性,历史贡献功不可没。
马玉海是个热心的人,同时也是懂得感恩的人。对亲朋好友对他家的帮助,他总是心存感恩之情。他曾跟我说:“我父亲去世时,马柱伯(指笔者的父亲)帮助料理的后事。马柱伯不仅帮助洗埋体(遗体),而且到坟地下埋体。马柱伯下埋体,动作特别麻利。马柱伯人品特别好,从来都是义务服务,不收别人一分钱。”
他也是个肯帮助别人的人。笔者曾看到,他的同事马文玉、杨永生去世,邻居王连玉的岳母去世,马玉海跑前跑后帮忙料理后事。
今年65岁的金启增说:“二哥人特别直爽,每次我们碰见总得聊半天,真没想到他走的这么快。”67岁的安福来说:“我小时候,常和二哥在虎记坟地空场上练习摔跤,二哥人正直,正义感特强,我们彼此无话不谈。”原朝外地区管片民警、年近八旬的马治安老人说:“马玉海人品不错,在朝外地区人缘特别好。”
愿马玉海天堂有位。
□马仲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