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接触的不是癌症患者就是尿毒症患者的,心里会不会觉得别扭?”对于主管朝阳区大屯街道总工会职工帮扶工作的吴迪,有不少人问过他类似的话。面对这样的疑问,吴迪总会想起2012年第一次接手帮扶工作时,认识的困难患病职工张师傅。
此前,50多岁的张师傅查出患上了肺癌,她的爱人没有固定工作,孩子正在念高中,家里生活一时间陷入困境。大屯街道总工会把他加入到在册困难职工的名单中,不仅逢年过节能得到来自工会组织的补助金,孩子也能享受到金秋助学的福利。
吴迪来了之后,一直负责帮张师傅办理各种手续,为他耐心讲解工会能够给他提供的福利,有时还会亲自把工会发放的慰问品送到张师傅家中。
“我希望你一辈子在大屯工作。” 2013年,张师傅和爱人来到工会服务站领取爱心卡和慰问品时,不善言辞的他激动的对吴迪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让吴迪至今铭记于心。
“在我看来,算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认可,更是对工会组织的认可。”吴迪回忆着说。
2014年临近春节前,张师傅病情加重,吴迪和同事代表工会组织到医院去看望他。那天上午张师傅还在抢救,大夫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可下午当他看到吴迪走进他的病房时,他花了很大力气,非要挣扎着下床,眼中闪烁着光芒。他颤颤巍巍地站立在病床边,握着吴迪的手说:小吴,你来了,真好!”
“对于我来说,这只是本职工作,但对于困难职工来说,可能真是他们的救命稻草。这是积德行善的事情,我愿意做。而且,通过帮扶工作,我和他们能够很快的从陌生人变成亲密无间的朋友。”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吴迪说这是他在工会工作三年来最大的体会。
□本报记者 刘欣欣 文 陈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