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集团投入2.5亿元打造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全产业链
■回收范围覆盖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电子垃圾等固废全领域
■专职分类指导员和智能回收机将确保垃圾正确分类
■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将获得积分奖励
■分好类的垃圾回收时将不会再重新“掺和”在一起
居民家中分类的垃圾,在回收时又“掺和”在一起,再生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一问题怎么解决?9月20日上午,环卫集团京环资源公司开展的居民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在西城区丽水莲花小区举行,下一步将在全市的社区、学校和党政机关推广固废分类回收系统,这将从源头上解决垃圾分类无序、回收混乱问题。丽水莲花小区成为首批实行这一方式的小区。
再生资源攒积分可兑换
“吃过的大骨头属于什么垃圾?”“厨余垃圾!”9月20日,丽水莲花小区2号院内格外热闹,环卫集团设置的展台前,不少居民抢着回答问题换取礼品。
展台的一侧,带着孙女逛小区的张大妈来到“环保积分存折办理”点,登记了自己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换取了一本“存折”。今后,只要将厨房垃圾从自家分开,交到环卫集团在小区内设置的回收处,就可以在存折上累积一个积分,每50个积分相当于5元购买力,可以购买相应商品。
而另一边,环卫集团新组建的北京京环城市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京环资源公司”)的工作人员由智嘉和熊振华正在一台柜式机前耐心为居民们讲解着什么。
原来,这是一台智能资源回收机。居民办卡后,来到柜前,刷卡打印条形码,再将条形码贴到饮料瓶、废纸、旧衣物等废品上,按照机器操作方式放入其中,就可获得相应的积分,不同积分也可以获得不同价值的购买力。未来可兑换手机充值卡等物品。
“近期我们将在社区、学校和党政机关广泛布设综合回收屋、终端智能回收机,根据废旧物资的体积、种类等进行分类回收,并采取积分兑礼品、积分排名靠前双重礼等方式,调动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北京环卫集团副总经理罗伟说。
专职分类指导员每天盯守
“这个放在厨余垃圾桶里,这个纸张可以回收再利用。”李忠仁对来扔垃圾的居民解释着。
早晨9点,李忠仁和他的5名同事来到丽水莲花小区的分类垃圾回收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是本市首批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除了对垃圾箱及周边进行保洁、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于社区中产生的包装废物、塑料袋、废纸、废旧衣物、厨余垃圾等日常生活垃圾,指导居民进行有效分类。
“你说我装完菜的一次性饭盒,属于什么垃圾?我不能再单装一个袋里吧?”一位年轻女性扔垃圾时问。
“没关系,这个您装在厨房的垃圾袋里就行,现在只需要把厨房垃圾放一个袋、客厅垃圾放一个袋、其他地方的再放一个袋,我们就能进行处理。”李忠仁耐心地解释着。
为了处理垃圾分类,京环资源公司将逐步在全市搭建固废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一体化处置平台,涉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电子垃圾等固废全领域。也就是说,以产业化、专业化、示范化的标准建立前端分类收运、中端分拣和末端处理的固废回收、集散分拣、资源化再利用全产业链。为此,环卫集团将投入2.5亿元。
对于分过类的小件废旧物资,环卫集团每日进行定时回收;对于建筑垃圾和大件废旧物资,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对于厨余垃圾等进行集中收运。这些分类回收的废旧物资会就近运送到京环资源公司所属的集散分拣中心,分拣处理后进行深加工再利用。
破解分类回收“两张皮”
其实所谓垃圾分类很难推进,主要是固废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难以衔接,即垃圾分类和回收存在的“两张皮”现象。
罗伟说:“此次环卫集团建立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系统,对城市社区、学校和党政机关进行分类回收站点布局,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提供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一体化服务,逐渐规范分类无效、回收无序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还将建设或并购一批集散分拣中心、交易加工企业,逐步搭建“垃圾分类、回收、集散分拣、加工再利用”于一体的再生资源综合处置平台,促使全市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率实现新的跨越。
据了解,这也是响应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进一步推进北京市固废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再利用工作的举措之一。
□本报首席记者 边磊/文 通讯员 何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