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是我们厂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留住北京工人的足迹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我们厂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记北京二七轨道交通60年代老职工刘孝庚
1950年朱老总到厂视察
 

“中国工人运动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她虽然是当时规模很大的工厂,工人最多达3400多人,但也是只能月修几台蒸汽机车和少量客、货车的修理水平。

过去,听师傅讲:“解放前长辛店百姓管它叫‘伤心店’,而往南边不远的琉璃河管它叫‘流泪河’。长辛店是一个又穷又落后,人们不愿来的‘荒野’地方……”。那时候长辛店铁路机厂,老百姓称之为长辛店铁路大厂。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有着“二七”精神的、有着全国重要工业影响的产业工人聚集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重视,长辛店铁路大厂工人发扬工人阶级优良传统,极大地支援了解放初期抗美援朝和祖国铁路建设。

1958年6月15日,全厂职工经过25天的奋战,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同年9月6日,全厂职工经过88天会战,成功造出我国第一台《建设Ⅰ型》内燃机车,结束了工厂六十多年只能修车而不能造车的历史。标志着二七大厂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制造机车历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刘孝庚出生在一个铁路世家,父亲是名优秀的铁路货物员,整天和火车打交道,曾获济南铁路局先进生产者光荣称号。从小刘孝庚是看着冒着黑烟的火车头,在铁道边长大的。

他父亲曾经教育他:“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才有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行动”。

他全家兄妹六人,其中就有五人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事业。对铁路工作有着浓厚的感情。1960年刘孝庚由原铁道部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技术工人学校毕业,分配到铁道部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内燃机车间,当上一名正式的铁路职工。他把一块块铁玩意儿,经过机床师傅的精心加工成内燃机车配件,组装出一台台崭新的火车头。车轮滚滚、汽笛声声,开出厂房,支援铁路运输建设,同时,也实现他的火车梦想。

1962年冬季时节,刘孝庚和工厂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师傅“三结合”小组,来到距厂50余公里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道试验基地,进行16V240E柴油机双缸试验。那年雪下的特别大,晚上室外温度曾达零下20℃左右,白天脸冻青了、手冻肿了、有时吃饭刷洗过程中,手指头和饭碗粘在一起,让人难以忍受。试验条件虽然很艰苦,想起来又很快乐。进了二七厂不能只讲付出,还有锻炼、成长、收获和感受人生。

1975年6月18日,二七厂隆重举行了转产内燃机车大会,欢送最后修理的1265号蒸汽机车和新造《北京型》3002号内燃机车出厂。工人们高兴地唱着“我们是新时代的火车头”。从此,二七厂将批量生产制造内燃机车,迈入新的历史时代,实现生产制造内燃机车第二个里程碑。

二十世纪80年代,东风7型调车内燃机车曾获“六五”国家科技攻关奖、国家科学进步奖。内燃机车上有他们亲手生产制作的机车零部件,有他们生产制造的柴油机“精密件”。喷油器 在全国铁路内燃机车柴油机技术指标中,耗油量最低、最先进,曾被铁道部首次评为“信得过的产品”,产品质量实行免检。刘孝庚心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东风7A型、7B型、7C型、7G型多种调车内燃机车,徐徐从二七厂南门驶出。担负全国16个铁路局、近百个车站、机务段、矿山企业机车市场,铁路运输重任。

2006年12月28日,第一台“和谐号”国产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落成庆典,这是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制造电力机车,跨入生产制造机车历史的第三个里程碑。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当二七机车驶入21世纪,刘孝庚退休了。离开了敬爱的师傅、可爱的伙伴,离开了多年的工作岗位,离开了培养、教育、成长,难以忘怀的中国北方集团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但他青春无悔。回忆离开工作多年的“铁路大厂”。至今还像家园一样亲切、一样温暖、一样团结、一样和谐。刘孝庚想念着她、惦记着她……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