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是我们厂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留住北京工人的足迹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4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住北京工人的足迹

 

厂房、工友、工人生活……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有些事情,想也想不起来;有些事情,想忘也忘不了。走进工会陈列馆,瞬间拾起了岁月落下的痕迹,曾经的轰鸣声萦绕耳畔……

一次,记者到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采访,留意到职工服务中心有一个“工会陈列馆”,记者走进“劳动的历史”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珍贵的历史工人劳动照片,有1955年,北京工人正在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有1958年,人民大会堂建设工地等,还有首都各行各业各个时期劳动者代表的工作服装,有纺织的、邮政的、燃气的和煤矿的工作服装。展柜中还有七八十年代普通家庭中常用的竹皮暖瓶、搪瓷水杯、台灯、电话、收音机、闹钟、信号灯、饭盒、矿灯、书包等。感觉一瞬间工人的历史就展现在眼前。厂房、工友、工人生活……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有些事情,想也想不起来;有些事情,想忘也忘不了。走进这个馆,就瞬间拾起了岁月留下的痕迹,曾经的轰鸣声萦绕耳畔……

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北京市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孙立冬介绍,“这个馆于2014年2月开始施工,3个月建成现在的样子。现在陈列的纺织工人穿的围裙,是已近八十高龄的退休老人石增英一直珍藏的纪念品,她从五十年代在纺织厂工作直到退休一直穿这件工作服,对它有很深的感情,一听说工会建陈列馆,便无偿捐赠了出来。”但孙立东主任认为现在馆中的藏品还是不够丰富,需要增加有历史积淀的物品,希望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支持。

“劳动的历史”展区展现了工人的历史发展,工人队伍的成长同社会主义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建设起来的全民、集体企业也是共和国发展的缩影。北人、北内、北汽、北重、首钢、燕化……这些北京人心中响当当的名字,随着现代化都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同的历史选择,但是他们为北京做出的贡献,深深地烙印在北京人的心中。为此,本报记者一路走访,寻找老工业的历史进程和一代工人的影子,讲述工人的足迹,他们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