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普通职工化身专业舞者
京北古玩城开业 促昌平文化发展
崇外街道办文化展演
文娱版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通职工化身专业舞者

 

在朝阳文体中心地下一层的练功房里,一群舞者在这里尽情舞动。她们时而大跳,时而脚尖点地,时而劈叉……曼妙的舞姿、娴熟的动作、极富感染力的表情无不让人确认这是一群专业的芭蕾舞演员的排练现场。然而在与这群舞者的指导王青交谈时,才知道原来她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职工。

普通职工化身专业舞者

今年62岁的王青是这支名为“清青舞苑”舞蹈团的老师兼编导,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岁月的痕迹好像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过多的印记,她笑称这要归功于舞蹈的魔力。

在剧院长大的经历,让王青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练功房只要空下来,她就会像大人一样在里边有模有样地练起来,看排练、看练功成了幼年时候王青最大的乐趣。虽然没怎么接受过指导,但硬靠着对舞蹈的兴趣和天赋让王青在16岁的时候被选入了部队文工团。当兵对于王青来说,无疑是一件让她高兴的事情,“那个年代如果不当兵就得上山下乡,我算很幸运了。”王青说。在部队的十年里,王青苦练舞蹈并学会了当编导。转业后因为工作繁忙,让王青与自己的这个兴趣失之交臂二十年。

期间王青做过校长,经过商,在1999年的时候,王青觉得自己身材有些发福,于是想到重拾舞蹈。二十年没有练舞的王青在北京报了一个舞蹈班,上了几节课后,她就觉得有点不是滋味,“那个老师教的说实在的还没我好呢。”在跟朋友交流自己的这个想法后,朋友的鼓励让她有了开班教学的想法。多年不练舞再加上身材走形王青觉得自己已经无法登台表演了,虽然觉得很遗憾,但她对于舞蹈的激情从未改变,“不能跳我就来编舞。”

主意打定后,1999年王青的舞蹈班便开业了。与其他的舞蹈班不同的是,不仅舞团所有的舞蹈都是由王青自己编排,同时王青的舞蹈班学员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朋友介绍朋友来上课,学员涵盖各行各业,公司高管、外企白领、学校教师、机关公务员……10余年来,到如今最开始的学员仍然有很多还在跟随着王青。2009年,王青把自己的舞蹈班改名“清青舞苑”,由单纯的舞蹈班转变为舞蹈表演队。

50岁开始练芭蕾

如今的“清青舞苑”总共有20余名舞者,年龄下到20多岁上到60多岁,涵盖范围相当广泛。在多数人的眼里舞蹈很吃“童子功”,尤其是芭蕾舞这种外行看起来难度系数很高的舞蹈形式。然而王青对此却并不认同,“只要你热爱,其实每个人都能跟着适应。”王青为此举了一个例子:“就比如我们之前排练过的舞蹈《清明上河行》,其中有一个倒劈叉动作。劈叉对于练过功的都行,往前下没问题,但手不许扶地倒着下去,就比较难了。我就一直让她们练,练了一年就连那些50,60岁的都行了。

今年52岁的袁静是朝阳区国资委的一名职工,来到舞苑已有3年。相识“清青舞苑”可谓纯属偶然,“一次单位组织活动,单位请王老师来排舞,排完节目后,老师说我们那里有一个舞蹈队,要不要到那里来看看,我就欣然接受了。由于我小时候在文艺宣传队,有艺术情结,毕业后工作忙就没有接触,以前也不知道有这种团体,自从排了这个节目,我就跟着学,感觉很不错。”袁静说。刚来舞苑的时候袁静已经50岁了,再加上自己没有练舞基础,当时感觉很紧张,怕给队友拖后腿,不过在跟着看队友们跳舞的过程中,袁静的自信渐渐增强了,“觉得自己也能行。”当时舞苑很快要迎来一场表演,王青希望袁静能上台,这给袁静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动力:“一个月的时间,我路上听音乐,临睡觉也听音乐,最后把音乐都吃在脑子里,再加上平时的勤练,我觉得我比别人付出的努力要多。”她说。一个月后,就在参加比赛的时候袁静就能劈叉了。那次的表演成功也给袁静继续练舞带来了动力,而舞蹈也给她带来了很多欢乐,“在这里最大的收获是快乐,一方面我的工作压力挺大的,觉得在这里是一种特别好的减压方式;另一方面是这个集体很好,来这里很高兴。我觉得只要你喜欢,不管多大岁数都可以跳,练舞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功夫的积累。”

职工舞团屡获专业大奖

在王青看来,自己的舞团各个年龄段都有,就是为了把这些舞者混在一起,让年龄感不会太强,使观众觉得这支队伍挺年轻的,可看性好一点。王青说:“毕竟舞蹈是想带给人美感,我特讨厌那种说我们舞蹈队平均年龄多少岁的,舞蹈不是博同情的。”

在记者采访当日,“清青舞苑”正在为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而排练,在现场,记者注意到这些团员在练舞时神情专注,而在休息时则有说有笑,大家俨然是好朋友一样,这也是让王青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十多年了,我们的队员从来没有矛盾,大家总会一起出去吃饭、庆祝,应该说我们舞蹈队的气氛还是很融洽的。”外企职员张瑾很同意王青的说法,小时候曾经练舞的她最近几年也报过不少班,但一直觉得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别的班特别死板,就那么几个动作教你练,没有这里那么活跃,王老师会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去编舞,同时队内的气氛也特别融洽。”找对地方的张瑾现在只要不加班或没有特殊的事情都会来这里练舞。

“清青舞苑”一周只有两天的练舞时间,即便如此,舞团却频频能拿到专业大奖,这在王青看来是由于自己的舞团从来没有放弃基本功的练习。虽然在大小比赛中,王青总能收获创作奖,但最令王青骄傲的事情,却是2009年舞团去黑龙江参加全国比赛收获双金奖的荣誉,“那次比赛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合办的比赛,规格非常高,那次我们拿了创作奖和表演奖的双金奖,我觉得拿了表演金奖要比给我创作金奖要激动多了。”

如今,这支由职工组成的舞团仍然活跃在大小舞台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本报记者 于彧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