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一中——我心中的记忆
师生情怀
老师,我想念您们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师生情怀

 

匆匆地,又一个教师节向我们走来。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自己的几位恩师。

上世纪60年代,读小学,我家离学校有六七里之遥,翻山越岭,最怕的是狼;夏天遇上山洪暴发,也不得不偶尔“旷课”一回。那阵子,同学们中间,唯我一个学生中午在学校搭伙。

当时,汤山小学只有两位先生:范依成老师,葛国础校长。每天早上,我挎上一只搪瓷缸,里面放上几片锅巴,撒上少许的盐,再加上一点点儿猪油。中午时分,老师们的午饭刚刚烧开,我便及时揭开锅盖撇起米汤泡锅巴,这种“吃法”,在校期间,天天如此。那个年代,我们很单纯,对这种“米汤泡锅巴”,似乎觉得“理所当然”;现在想起来,其实,那些米汤,倒是米饭中的精华,而我的两位老师,却是那样的“不介意”!

那个时代,“艰苦奋斗”的年代。除了老师带领我们植树种花美化校园之外,还有一件事,至今仍历历在目。当年,解放军在我们学校不远的地方建空军巢县医院,工地上有不少建筑材料,那上面有些铁丝和铁钉,两位老师带领我们利用课余时去剪铁丝、拔钉子,然后卖几个小钱。不过,那时候的“小钱”,基本上能解决我们一个学期作业本费用。

那个时代,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年代。当时,由于人手少,再加上交通不便,邮政局投递员送报送信,只送到我们小学,而山里面那些村子,他们是不进去的。当时,葛校长、范老师安排我们一些同学当“编外投递员”,我是负责下倪村和倪黄村的。我们每天放学回家,顺路将《安徽日报》(农村版)等报刊,还有信件等送达有关人家,并且还得要求“收件人”签收。寒来暑往,我这“编外投递员”一当就是6年。而一年一度,也就是新学年开学之际,学校奖给一本练习簿,上面盖上学校的公章,“以资鼓励”一下,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编外投递员”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老师在培养我们当“志愿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葛校长、范老师,对我们人生之路的影响是深远的。遗憾的是,我们敬爱的葛校长早已驾鹤西去。记得前些年的有一天,我在巢城南巢商业街碰见范老师,见他老人家已是满头银发。我说:“范老师,请您在这儿等我一下……”转身,我去水果摊上专门挑选了几斤台湾产的水果,老人家还批评我“破费,没这个必要”,我只是说了一句“这是学生的一点儿心意”。现在想来,这次相遇也算弥补了我心中的一点遗憾吧。

□张传发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