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一中——我心中的记忆
师生情怀
老师,我想念您们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一中——我心中的记忆

 

这是1960年7月北京一中高三(4)班学生毕业合影的照片,后排左四为笔者本人。毕业后,大家各奔前程,从此失去了联系。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北京一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50多年前时的母校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北京一中历史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清代,在晚清时期是八旗子弟学校。民国时期建成“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校”,后改称“北平市立第一中学校”。北平和平解放后,定名为“北京市第一中学”,简称“北京一中”。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市的中学实行男女分校,北京一中只招收男生,所以又叫“男一中”。照片中唯一的女性是我们的班主任刘筱霞老师。

1954年至1960年,我在北京一中度过了6年的中学学习生活,这一时期正处在新中国的第一个十年。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相对平静。到了高中阶段,我们的年龄步入了青春期,我们的国家也进入到“激情燃烧的岁月”。从1957年起,各种政治运动接连不断。仅在1958年,我们就参加了打麻雀运动、全民炼钢运动、支援农业的劳动,并多次参加共青团东城区委发起的挖“青年湖”的义务劳动。同学们都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运动中,完成了各项政治任务。但是这些活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尽管有各种政治运动的干扰,在徐楚波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始终牢牢把握住教书育人的大方向。北京一中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其教学水平在全区乃至全市都是名列前茅的。教数学的杨宝成老师,他讲课不紧不慢、有条有理、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他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他为我们在中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起到关键的作用。教物理的陈光老师在课堂上很有风度,讲课如行云流水——要点突出、阐述精辟、语言简洁、一气呵成。他把平淡无奇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讲解得鲜活生动、引人入胜,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教化学的裘大鹏老师讲课表情丰富、极富表现力,很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他把理论与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印象深刻。他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的开篇词:“化学把它的手广泛地伸入到人类的事业中”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教语文的孙仲礼老师在当时就很有名气。有一次,上级组织观摩教学,要听孙老师的课,教室的后面坐满了从外校来的老师们。只见孙老师一身西服革履走上讲台,显得特别精神。他讲的是鲁迅的文章,鲁迅的文章向来让我们感到艰涩难懂。孙老师能把同学们的思绪引领到文章的情境之中,使我们了解了文章的时代背景,再通过他精辟的分析和透彻的讲解,我们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深刻意蕴。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相信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老师们也受益匪浅。我们的班主任刘筱霞老师,她给我的印象是年轻、漂亮,充满活力。她对学生满腔热忱,课也教得好,深得同学们的爱戴。后来当我听到她不幸去世的消息时,心痛不已。他们都是教育战线上的精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的中学的同学们,如今都已是年逾古稀之年的老人,但是我对他们的印象却定格在这张50年前的老照片上。照片中的同学,我大部分还能叫得出名字,对有特长的同学仍然记忆犹新:王叙(二排右一)在班里学习最好,赵西林(二排右五)打篮球球技最佳,李维(三排左二)拉得一手非常专业的二胡……

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祝愿我的母校——北京一中,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卢迁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