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视窗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别人把他们当成“麻烦” 我们当成宝贝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人把他们当成“麻烦” 我们当成宝贝
——80后特教园丁素描
老师对孩子的细心和耐心温暖了这些纯真的孩子,有些时候孩子会把老师当成“妈妈”。
一位自闭症孩子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画作。
因为没有教材,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这8名年轻的老师每天放学都会聚在一起“磨课”相互交流切磋。
一些自闭症的孩子胆小到不敢上下楼梯,老师只得手拉手边走边鼓励他勇敢迈步。
学校的老师都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的教室就是他们的办公室。从早上学生到校,一直到下午放学,老师一整天都跟孩子们摸爬滚打在一起。
这里的课程设置都是根据孩子的喜好而编排,老师用生动的方式教孩子认识空竹。
在宣武培智学校,设有交通教室、中西餐厅、模拟超市、模拟居室等多种教学场地。
 

没有正常的上下班,没有课间休息,一个简单的动作老师往往要教上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这就是特教老师们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课堂上没有“朗朗读书声”,在这里就读的孩子除了智力障碍,还有脑瘫、自闭症、多重残疾。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老师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爱,根本无法打开孩子的心扉。

段佩娟、郭天祥、闫靖等8位年轻老师在面对职业选择时,放弃了其他优越的工作,毅然投身特教事业。他们用自己的耐心、爱心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生活技能,让他们能融入社会,独立生活。培智学校留住老师并不容易,留住青年老师更是难上加难,很多人满怀热情地来了,但干了一阵之后因为看不到成果或者受不了每天面对这样的“非正常学生”而打了退堂鼓。

对于这8位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80后青年老师来说,每天面对这些被外人当成“麻烦”的孩子,他们早已习以为常。“有的孩子十几岁了还不知道上厕所,尿在裤子里、拉在裤子里都是常有的事。我们这些老师就得给换洗衣服。”说这些话的时候,段佩娟老师很平静,脸上没有丝毫的嫌弃和埋怨。

随着普通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智商程度稍好的孩子选择在普通校随班就读,进入培智学校的孩子,智商水平也越来越低。每个孩子入学的时候,老师都会用韦氏测量表对孩子进行测试,智商在70以下,可以进入培智学校学习。以前学校曾经有过智商60多的孩子,而现在,进入培智学校的多数智商都在50以下,这使老师们的工作越来越难。现在学校有一百多个智障孩子,年龄跨度从六岁半到十八九岁,老师每天带着他们为“生活自理”而努力。

与其他学校不同,对智障孩子的教育没有统一教材,培智学校的教材都是自己编写的。从2001年至2005年,宣武培智学校的老师们编写了一套涉及学校、社区、社会等10个主题的校本教材,教材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全部教材摞起来有半人多高。但教材刚编完就要修订,因为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又有很多新的生活技能需要掌握,例如公交卡、购物卡等各种卡的使用。“其实这些教材也只是起个纲领作用,真正教起来,每个孩子都要单独设计一套教学方案。因为每个孩子的智商程度都不一样,存在的问题也不同,教起来千差万别。” 郭天祥老师说。

在这所特殊的校园里,没有作业和考试,老师不会指望着桃李天下,不会奢求学生将来能出人头地,只希望学生以后生活能自理,在社会上立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了实现这份希望老师坚守清贫和孤独。在整个教师群体中,他们是最默默无闻的一部分,他们的付出,缺少成绩单上那漂亮的数字刻度,更无法换回令人称道的升学率,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是将爱与智慧传递给这些残缺的孩子,帮他们生活回归到正常的人生轨道。

□本报记者 孙妍 摄影报道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