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盛丽 刘欣欣 杨琳琳
今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你会不会回到家中,围绕在父母身旁,听他们叙叙家常?而对于异乡打拼的你,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赶回家乡,又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近日,记者进行调查,倾听职工对于中秋如何过节的苦恼、无奈、思念等等。
【调查】
苦恼
聚会里的手机“低头族”多
对于不用在外打拼的人来说,中秋节回家陪在父母身旁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近几年愈演愈烈的“低头族”现象,让不少职工虽然身体回家了,但精神还在虚拟的网络中游荡。
在调查的过程中,记者也就“中秋节家庭聚会,你最怕看到什么?”这个问题,进行随机调查,在受访的20名职工中,有60%的人都提到“低头族”在聚会中只顾玩手机的现象,会影响到过节的心情和质量。
职工王玉茹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每逢过节她都会回到家中,陪父母亲人过节。但这几年,她也有不同的感受,对于“低头族”的出现她也倒起苦水。孩子刚放暑假的时候,王玉茹就带着老公和孩子到婆婆家参加家庭聚会。
“孩子三叔的女儿刚刚考上了不错的高中,二叔的儿子也是今年考上了大学,而大伯的女儿在年初刚生了一个胖小子,可以说是三喜临门。”王玉茹说,“为此,一年中忙于各自的事情、难得聚上两三次的一大家子人,这次一个没落的都到齐了。”
至亲之间聚在一起聊聊生活、工作,互相关心,本来是个值得高兴的事情,但王玉茹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她说:“过去确实也一直是这样,然而这次聚会让我觉得有些别扭。手机改变了一切,小一辈的各个都低着头、盯着自己的手机。有的玩游戏,有的刷微博,相互之间说不上几句话,更谈不上说说心里话了。”
无奈
假短路远不能回家过节
中秋团圆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想和自己的亲人一同过。然而各种原因,让很多人不能回到家中,跟自己最亲的人过一个团圆节。在调查的过程中,“路程远”、“时间短”、“花费太多”等等原因,成为受访者口中提到回家过中秋节的阻碍。
“中秋节马上就到了,今年回家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梳着马尾辫的袁雪敬显得有些无奈,“自从上了大学就很少有时间回家了,上研究生这四年更是忙。寒暑假都不能在家里安心过完,只有过年时才能踏踏实实地在家待待。”
袁雪敬是今年刚毕业的研究生,现在是北京北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这个中秋节,袁雪敬不准备回家,“我家是河南的,虽说路程不是太远,但来回都得在路上耽误两天,这样算来我能在家陪父母的时间太少。”
调查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像袁雪敬一样一些在异乡打拼的职工,因为考虑到中秋节的放假时间短,返乡的路途又远,他们不能完成中秋节回家看看的愿望。
【做法】
电话礼物传递浓浓亲情
尽管说在异乡打拼的职工,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在中秋节回到家中团聚。但利用很多新方式,一样可以把思念之情带到亲人身旁。职工袁雪敬就是这么做的,也许是女孩天生就心思缜密,袁雪敬早早地准备了如何过这个中秋节。
“我早就在网上定了月饼,通过快递邮寄回家,月饼到家我的心意和思念也就到家了。”袁雪敬笑着说。不仅是送上一盒充满浓浓亲情的月饼,她还打算再拨一通充满温情的电话,通过声音传递对亲人的思念。
和袁雪敬一样,来自江苏的职工李桃也不能回老家过中秋节。她打算,通过网络视频和远在江苏的一大家子人团聚。“其实,和父母通话,是我每天都会做的事情。每天吃过晚饭,我会和家人视频通话。我会说说,自己一天工作的情况,父母也会聊聊他们的生活情况。这个中秋节,我还会用这个方式,视频通话中不仅有我的父母,还有表弟表妹、奶奶、姑姑等很多亲人。”
同事聚会中话家常过节
中秋节,袁雪敬不仅会寄礼物给家人。除此之外,她还有其他的活动安排。“准备利用中秋节,跟几个老同学一起聚聚呢。”虽然是个异乡人,但袁雪敬在北京并不孤单,有两个从初中就在一起的同学也在北京,可以称得上“闺蜜”级别了。平时大家都比较忙,尽管都在北京,也很难得聚一聚,在这个“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里,袁雪敬准备约上老友,好好叙叙、放松放松。
与袁雪敬不同,在饭店工作的张丽就休息不了了。中秋节,正是饭店忙的时候,饭店的客房早早就预订满了,“现在人们的观念与以前不一样了,原来人们都习惯在家里做饭,现在大家都喜欢在饭店过节,方便、省时,一到过节,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张丽说。
张丽来饭店工作三年了,她早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虽然说我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节,但是在饭店里和同事们一起过节、和顾客一起过节也挺好的。”在张丽看来,过节就是过一个气氛,尽管说张丽只是一个服务员,但是看到每一位顾客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张丽也就被节日的幸福传染上了……
“这个中秋节,除了工作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张丽一脸严肃地说。原来张丽报了个会计班,她准备考个会计证。这个中秋节,张丽显得有些繁忙,不光要工作,业余时间里,她还要复习会计知识,尽管说有点忙,但张丽却很享受这份充实。张丽笑着说“趁着还年轻,多学点,俗话说‘艺多不压身’。”
设置措施家庭聚会禁用手机
“这几年‘低头族’越来越多,就说每天都见面的同事吧,工作时间都自己干自己的活,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是难得交流的机会。可如今在食堂排队、吃饭的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沉默不语,只盯着自己的手机,感觉不到原来那种亲密的同事情谊了。”就职于新夏设计研究院的职工陈涛对此很有体会。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他在和同事、朋友吃饭时开始采取上交手机的办法。就是在朋友聚餐这样的社交场合,把所有人的手机一起堆放在桌子中央,谁在结账之前看手机,谁就请客。“效果非常好,大家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玩手机的行为,聚会时候交流的更好了。”
在陈涛看来,类似的办法也可以适用在家庭聚会上。“可能谁看手机谁买单的方式不太适合家庭,但可以设置其他的惩罚措施。或者干脆由长辈立下规矩,家庭聚会谁都不许玩手机,相互之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聊聊生活,说说悄悄话。”
【声音】
张艳
私企公司老板
观点:挤出时间也应回家看看
去年,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其中“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
而在我看来,即使没有这样一个法规,回家看望老人,也是每个子女应该做到的行为,是孝顺的一种体现。孝敬父母,不是口头说说就算,也不是简单的给老人买些东西,或者是吃顿饭。老人要的其实和简单、也很容易满足,只是想要子女的一点点陪伴。忙不是借口,挤出时间也应回家看看。
陈涛
新夏设计研究院职工
观点:别让手机割裂亲情友情
现在聚会中的饭桌上,传统习俗中的劝菜和品尝的场面不见了,更多的是吃饭的人将菜品拍照发至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场景。很多人在整顿饭的时间里,都在不断摆弄着手机。也许是想看看网友对自己刚才发送内容的点评,也许是想看看其他朋友正在做什么。但这样的聚会表现产生的结果只有一个——身边的人受到了冷落、忽视。这样的场景,在家庭的聚会中也不陌生。手机在带来便利和效率之外,把亲情、友情割裂了。
【记者手记】
小的时候,我们与父母相伴每一天,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游戏……而随着年纪一点一点增长,和父母粘在一起的时间,却越变越少。也许你总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回家看看;或者你会觉着,父母不会有怨言,他们会理解你的忙碌。一年有365天,想想算算你又有几天能陪在父母的身旁?
假期回到父母身旁,看看他们是不应该有太多借口的。当然,对于很多在异乡打拼的人来说,因为路程远的问题,可能在中秋节这个短假期中,不能实现回家乡陪亲人过节的愿望。但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弥补。像文中提到的职工袁雪敬,她早早给家人定了月饼,还准备打一通充满温情的电话,这样的礼物也是孝心的体现。
其实,孝顺父母并不只是在过节时的行为,应该常回家看看。这个中秋节,不管你能不能赶回家,请记得父母在想着你。他们可能不会主动要求你回家看看,但你要记得亲情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