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 “安心通学路”有了“东城样板”
通州区打造“益企拓岗”就业服务品牌
织密反诈防诈 “防护网”
丰台区发布2024年百姓眼中“十件大事”
大兴北臧村镇惠民义诊关爱产业工人
清河站区“的士之家”为出租车免费“体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年4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铺设“彩虹步道” 打造“胡同慢行环线”
北京 “安心通学路”有了“东城样板”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安心通学路”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获悉,北京市将综合施策开展“安心通学路”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最快今年9月开学前将见到初步成效。其中,东城区多校、多部门联动,积极创建“安心通学路”,成为北京深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一个成功样本。

灯市口地区:打造全市首条儿童友好示范街道

灯市口北巷是灯市口小学和北京景山学校小学部的学生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道,两校学生和家长有3000余人,过去到了上下学高峰时段,家长前来接送孩子,自行车流、步行人流和汽车流混杂,造成道路严重拥堵。2022年9月,东城区在灯市口北巷铺设“彩虹步道”作为学生专用入校通道,每天上下学时段禁止停放各类机动车及非机动车,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在彩虹步道值守,家长不用再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极大缓解了上下学期间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的难题。从今年春季学期起,两校又在上下学时段将校门用隔离桩连接起来,让学生可以不受干扰地放心通行。

同时,灯市口小学本部校区与景山学校小学部和25中建立错峰上下学机制,早上入校的学生随来随进,不在校门口等候,放学时分年级、班级分时段有序放学。上下学时,民警、值班老师、带班干部、保安和家长志愿者五支力量到场,共同守护学生平安出入校园。

在此基础上,东城区针对灯市口大街及周边区域学校集中,通学、通勤、文旅、就医等交通功能叠加,瞬时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等情况,将于今年启动灯市口大街及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全市首条儿童友好示范街道。据了解,工程将实行多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通过规范设置校园周边限速标志、注意儿童标志、增设测速及监控设施、建立合作共治护学模式、调动企业错时共享停车、增设电子围栏等途径,保证学生慢行安全,减轻灯市口大街的交通压力。

东城区:打造“胡同慢行环线”

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区将校园周边交通治理纳入区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制定“一校一策”治理方案,积极推进“安心通学路”建设。目前全区累计优化学校交通组织方案百余个,施划“通学路”170余条,家长等候区、安全岛200余处。

以“安心通学路”建设为突破口,东城区将校园交通治理与老城更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目标深度融合,打造“胡同慢行环线”,串联多所学校与社区公园,实现“步行上学、一路通达”,在东直门地区、永外地区、灯市口地区的建设中优先融入通学方案,还组织学生参与街区设计,让治理方案更具可行性与亲和力。

东城区在交通秩序维护工作中着重在“人车分离”方面下功夫,在人车高度聚集的特定区域和时段,最大限度将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分离,在全区19处点位推出“三个维度、五种模式”治理思路,即把学校划分为“临主次干道学校”“胡同支路内学校”“学校集群区域”三个维度,对应“辅路禁行”“路段禁行”“限时单行”“限时禁行”“区域优化”等五种模式,实现车辆平稳有序通行。

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效果显著。灯市口地区高峰时段拥堵时长平均缩短15分钟,道路通行效率提升40%,违法停车减少70%,校园周边事故率下降90%。

未来,东城区将以灯市口大街改造为蓝本,不断优化布局,打通校园周边交通微循环,释放更多公共空间,用于学生安全疏散和家长接送,实现街巷内局部人车分流。其中通学路已设置81.6%,后期力争在全区所有学校门前设置。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肯定了东城区在校园周边交通治理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提出全市要综合施策开展“安心通学路”建设,坚持区域性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坚持分类实施,如期完成“安心通学路”建设任务。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