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窗
3上一版
 
近距离感受 气象科学魅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5年3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距离感受 气象科学魅力

古代观测设备模型展示
▲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铁塔气象站的各种功能
搭载机动气象应急观测系统的车辆模型
气象科普馆内人头攒动
青少年在地面观测展区了解设备工作原理
 

近距离观摩气象前沿科技成果,回溯北京气象观测史,开展“小小气象观测员”评选……近日,北京市气象局围绕“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主题,在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举行2025年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2000余人近距离了解气象知识、感受气象科学魅力。

“说到雷达,大家可能会想到蝙蝠,蝙蝠发射的是超声波,类似的原理,这个天气雷达发射的是电磁波……”在垂直观测展区,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工作人员韩微手拿模型,正在为青少年讲解北京国家天气雷达站的工作原理。“在雷达塔顶端的球体是雷达的保护罩,里面一个形似锅盖的天线在缓慢旋转,它探测到的信号会用于制作天气预报、实况监测等。”

在科普设备展区,青少年聚集在滴水成冰实验、膨胀式成云模拟器前,认真观察实验变化,学习云、冻雨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在气象科普馆,展出了多种气象观测仪器设备、雷电、龙卷风等科普装置,引起了青少年的强烈兴趣。

开放日现场还开展了百年观象展、二十四节气展、气象法治宣传、专家讲座等活动。“新奇、新鲜、好玩,科普性强,让孩子借机多学习,开阔了眼界。”带着两个孩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龚女士表示。

在世界气象日期间,北京气象学会、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等单位面向中小学生群体,开展“气象小标兵”“小小气象观测员”活动。参赛小选手通过短视频、现场演讲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气候变化、天气现象、灾害预警、气象文化等内容的理解。

“希望通过开放气象台站、组织竞赛展示、走进社区和学校讲座等多种方式,更好地让公众了解气象科学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北京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刘欣欣/文 孙妍/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