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系列活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举办,论坛上发布了两项突破性标准化创新成果。
其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发布了国家标准公开阶段性成果。据悉,3万余项未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免费下载,满足了社会各界对获取标准、实施标准的迫切需求。标准公开平台功能升级完善,提高了查询下载国家标准的便捷性。此外,增加了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开地址链接,并推动全部地方标准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实现在线可阅读、实时可下载。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在京全国标委会与北京市重点产业企业对接成果。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高念东介绍,全国标委会承担单位有666个设在北京(占比50%),累计制定国家标准27246项(占比60%),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其中,在标准创制方面,2024年以来,围绕量子信息、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形成18项国际标准提案;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领域135个立项建议,成功立项国家标准76个、完成发布40项;构建了人工智能、氢能2个产业标准体系。
在机制建设方面,185家重点企业与45家全国标委会建立了常态化对接机制;激发出25项重点产业关键标准需求清单;打造了34项人工智能标准化应用场景。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