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始终坚持把节水作为解决首都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大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让每一滴水都有价值。在全市用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十年来,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33.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1.3%,主要节水指标在全国领先。”3月22日至28日,迎来了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全国掀起“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北京作为主场城市,发布了北京市节水的系列成果和发生的巨大变化,叫响“非常之水 非凡之治”的口号。
“大家看,十几秒就能看出来,节水型器具出水量少了三分之一,节水效果非常明显。”节水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水务工作者走进北京工业大学开展参观交流活动,该校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演示了学校自主研发的节水型器具。记者了解到,自2006年以来该校累计节约自来水达720万吨,节约水费约3600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多赢局面。
在北京,国贸中心堪称极具标志性的现代建筑代表。在这人流量庞大、热闹非凡的繁华商业综合体背后,国贸中心还拥有另一个荣耀称号——节水型标杆单位。
一直以来,国贸中心积极投身超高层建筑的节水实践,全力聚焦“五级净化工艺”,实现了水循环利用层面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开创性地将生活污水与含油餐饮废水引入中水处理站,使其与生活废水一同接受处理,成功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商业建筑中水处理站的水源不足难题。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国贸中心大胆创新将富余的中水用于中央空调冷却塔补水。这一举措已成功稳定运行长达7年,每年能够替代12万吨自来水,缔造了“一滴水三次生命”的循环利用奇迹 。
中国“节水大使”、水资源领域专家组成宣讲团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节水中国行”活动通过多元且丰富的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爱水、惜水、护水的全新热潮,继续书写首都“非常之水 非凡之治”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孙艳/文 曹立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