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深化“帽子”治理,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潜力
以“用”为导向,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上夜校 为职工“蓄能充电”
严惩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体验式”消防培训有助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普及急救技能 呵护生命健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夜校 为职工“蓄能充电”

 

白天忙工作,夜晚来充电,“上夜校”和“充电赋能”成为当下江苏徐州职工的夜生活与新风尚。自去年4月启动以来,该市工人文化宫倾力打造的彭城职工夜校以精准服务职工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模式、丰富课程和高效运营,迅速成为全市职工提升技能、拓展兴趣的热门平台。(3月23日 中工网)

短视频制作、主播运营、手机摄影、八段锦、古琴……针对职工的个性化需求,彭城职工夜校精心开办各类特色课程,涵盖技术培训、文化艺术、兴趣培养、健身运动等13大类40余门课程,包括AI应用入门、智能钢琴、烘焙等热门领域,并根据职工学员反馈动态调整课程,每门课程都请来专业老师指导,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

职工夜校之所以受到职工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开设的课程很好地满足了职工需求。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和质量。职工夜校传授的知识拓展了职工视野,提升了职工技能,大大丰富了职工“八小时外”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有人认为业余爱好属于职工八小时之外的“私事”,与工作无关。事实上,个人爱好与工作甚至企业发展密切相关。从小处说,职工夜校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为职工“减压”,让他们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往大处说,这些课程陶冶了职工情操、升华了职工境界、提升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养。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无疑有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

夜校为职工忙碌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充电站”和“社交圈”。希望职工夜校能不断拓宽和完善课程内容,满足职工不同的个性需求,为广大职工的业余生活添色增彩。

□方醒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