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书香角楼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在梁启超故居品读先生的家风家训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中国近代名人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他不仅在思想、文化等方面颇有建树,其家庭教育也很出色,他的9个子女都很有作为,素来为人称道。今年春节期间,我走进梁启超家乡的纪念馆,通过展览了解他的家风家训,不禁感慨良多。

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包括故居、怡堂书室(读书处),宏文社学(奎楼)三部分,是梁启超童年时期接受启蒙教育和少年时期成长生活的地方,199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设有“强国梦 中华情”——梁启超生平史迹专题展览。

故居东侧的仁堂也称仁轩学校,曾经是茶坑村重要的教育设施,如今里面陈列有“学启超家教·传优良家风”专题图片展览,展出梁启超与子女的书信摘录、家庭老照片、其子女的成就简介等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家风教育场所。说着不同方言的观众参观到这里时,都不禁驻足细细观看展品,有的还拍下梁氏家教名言金句,回去与家人一起品读。

梁启超共有九个子女,仁堂里悬挂有一幅半面墙大小的暗红色展板,介绍每个人的生平简介,旁边配有个人照片。原先笔者只听闻梁氏子女个个成才,这次观看展板才得知每个人的出彩之处: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还有考古学家梁思永、炮兵上校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社会活动家梁思懿、新四军战士梁思宁,以及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其中梁思成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梁思礼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永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展板上一张张发黄的旧影朴素而和蔼,眉宇间没有丝毫娇骄二气,与普通人无异。

梁启超非常注重对子女的品格教育,通过面授、写信等方式教导孩子要爱国,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专题展览展出他的部分书信摘抄,字字可见其教育观点。比如他在给孩子们的书信中写道:“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比个人长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在他的谆谆教诲下,九个子女中有七人曾留学外国,学业有成后全部回国,用真才实学报效国家。

梁启超奉行趣味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子女的个性爱好。专题展览介绍了一件他和女儿之间的小事:梁思庄在国外留学选择专业时,梁启超本来想让她选修生物学,但是梁思庄学了很久都无法对生物学产生兴趣。梁启超得知后急忙写信安慰女儿,允许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于是梁思庄改学了冷门的图书馆学,后来奠定了新中国西文图书编目的基础。这件事证明了梁启超先进的育儿观念并不是停留在纸面或口头上,而是真正应用于生活中,并且收到了绝佳效果。

难能可贵的是,成长于清末的梁启超不是一位对子女板起面孔说教的“老学究”,他是一位开朗的家长,不会把父爱埋藏于心,而是时不时表达出来。他的650多封家书中有400多封是写给子女的,而且文笔温柔幽默,主张与子女做朋友,显现出一片拳拳的爱子之心。比如“宝贝,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做家长要有趣味,养出的孩子才能有趣味”,等等。

仁堂的专题展览也记录了一些梁启超和子女相处时的趣事。比如梁启超在书信中称呼孩子为“宝贝思顺”“小宝贝思庄”“那两个不什么宝贝(指思成、思永)的好乖乖”;他亲昵地将小儿子思礼称为“老白鼻”(BABY),把“老白鼻”的成长点滴记录下来,并告诉海外的儿女们,和他们一同分享家的幸福。这些言语可爱俏皮,浓厚的舐犊之情可见一斑,还原了梁启超作为大家不为世人所知的真实一面,丰富了我们对梁启超的认识,也增添了他的个人魅力。

走出故居,我的脑海里一直回想着梁启超的家风家训,感佩之情油然而生。这座不算旅游胜地的故居之所以能吸引众多参观者不远千里前来品赏,正是因为它承载着一个家族珍贵的精神密码,拥有一种跨越时空地域而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品格经由良好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又借助展览为更多人所知所悟,引起共鸣,继而践行,想必这就是梁启超家风展览的深层意义吧。

□本报记者 任洁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