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3月20日,记者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今年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5大板块、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名演讲嘉宾将齐聚一堂,共议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据介绍,今年论坛年会有四个特点:一是突出科技前沿。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6G、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举办多场专业论坛和重大成果发布活动,深入探讨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二是突出成果共享。通过技术交易大会、前沿科技大赛、重大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平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对接和产业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三是突出人才交流。设置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论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等,专门为相关科学家群体创造交流合作机会,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四是突出开放合作。既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对话,又广泛邀请国际科技组织及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参与,链接全球创新智慧,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要活动方面,3月27日上午举办开幕式暨全体会议,邀请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致辞,全球顶尖科学家和知名企业家发表主题演讲,共赴这场科技盛宴。
在平行论坛方面,围绕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热点领域,设置10场品牌论坛和50场创新论坛。
在技术交易方面,举办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等十余场技术交易活动,来自34个国家的30多家专业技术转移机构、120多所高校院所、200多家创投机构、2000多家创新企业共同参与,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供需对接。
在前沿大赛方面,年会期间将举办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的总决赛,今年吸引了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个项目参赛,海外项目占到了4成;在去年10个赛道的基础上,新增合成生物等4个赛道;人工智能非常火热,参赛项目812项、占比达到1/4,脑机接口、基因治疗、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创业项目。
在成果发布方面,开幕式上将发布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十大进展”;3月31日下午,举办论坛成果专场发布活动,发布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部分成果将同步在展示中心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