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巡检、河湖库清淤、水草清除,到水质监测、大坝建造、应急抢险,近年来,智慧水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已成为推动北京水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日前,多款新型水务机器人亮相“北京智慧水务机器人典型应用推广”活动,未来将有更多机器人企业参与到北京智慧水务建设中,共同打造智慧、安全、可靠的机器人标杆应用场景。
在展示现场,一台轮式巡检水务机器人正在演示巡检任务。蓝色车身,四轮驱动,看似平白无奇,但它身上可搭载电子鼻、气体传感器、热成像仪、可见光高清双目云台、温湿度传感器等多种先进传感器,能够根据预设程序自动完成监测区域内的巡检和监测任务,实现区域全覆盖巡视。目前,这台机器人已经在水务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商业成果,在污水处理厂、配电室等多个项目中完成了部署并交付使用。
水面漂浮物打捞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如今,水面清洁机器人已经可以替代人工作业。展示现场,国内首创的一款水面多功能垃圾自主清洁打捞机器人正在作业。工作人员将一个矿泉水瓶扔进水中,机器人迅速识别到远处漂浮着的矿泉水瓶,自动行驶到附近水域,很快就用张开的延伸臂把瓶子收进船上的垃圾筐。水域的另一端,一台小型无人船正在演示水质采样任务,它可搭载七通道采样器,单瓶取水时间仅为17秒,可将采样操作位置、容量、瓶号等数据实时上传显示在控制端和保存至云端。
此外,活动现场还展示了AI巡检车、无人清扫车、自动割草机器人等多种智能设备,能够在各类水务工作复杂场景中发挥作用。
当前,北京市水务局已完成智慧水务1.0规划的全部任务,初步搭建一个水务数据基础底座,有力支撑防洪排涝工作。下一步,还将启动智慧水务2.0规划编制,高质量建成数字孪生永定河、南水北调、密云水库等试点工程,持续深化“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构建,继续推动北京水务智慧机器人应用到更多场景中。
□本报记者 孙艳/文 曹立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