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带风、见解独到、行事爽利是姜钊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入行11年来,作为北京时尚控股旗下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的服装制版师,她曾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担起服装设计的重任。而她以“破局者”的姿态主导研发的数字服装资源创新平台,更是以数字科技重塑了纺织服装行业,开创了行业发展新局面。
搭建创新平台
以数字服装代替实体样衣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创新已成为服装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姜钊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传统的针头布片几乎难觅踪影。姜钊介绍道,过去,要把图纸上的设计转变为能够穿在身上的衣服,制作样衣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费力,还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面对这一制约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姜钊主动“破局”,率先提出搭建数字服装资源创新平台,以数字服装代替实体样衣。
当时,业内鲜有人涉足这一领域。时至今日,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也寥寥无几。姜钊指出,这一创新实践最大的难点在于,是要将纺织技术与数字技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融合在一起。“精通纺织技术的人往往对数字技术无从下手,而数字技术专家又大多缺乏对服装美感的深刻理解和沉淀。”凭借多年扎根纺织服装行业的深厚经验,姜钊一语道破了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痛点。
大概从七八年前开始,姜钊带领团队着手研发数字化服装平台。在这段艰难的探索中,团队不仅在技术上遭遇重重挑战,还面临着来自外界的诸多质疑。有的人甚至会不解地问:“你们不好好干活,整天在瞎鼓捣些什么?”姜钊深知,对于企业而言,效益始终是衡量一切的硬道理,而研发工作注定是一场“烧钱”的冒险。面对质疑声,她和团队的同事们一边相互鼓劲,一边加紧研发。幸运的是,他们的想法得到了集团公司的全力支持,这成为他们在困境中始终未曾放弃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1年,由姜钊主导的数字服装资源创新平台项目获得北京市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并迅速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纷纷主动寻求合作。姜钊介绍说,这一创新平台将3D建模技术与数字化服装管理系统相结合,让原本四五十天才能完成的研发环节,缩短至四五天,帮助企业降低了70%的研发成本。该平台投入使用后,不仅带来超过3亿元的实际创收,还为企业积累了海量数字数据,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采访中,姜钊向记者展示了数字设计产品。其中,针脚的转换、丝线光泽的差别等细微之处都被精准且细致地呈现出来,仿佛将真实衣物完美复刻于数字世界之中。面料的真实感一直是数字服装领域的关键难题,而姜钊凭借其创新思维,通过数字服装多层次面料实时解算技术,成功扭转了传统的数字模型制作逻辑,最终使面料真实度达到了99%。这一突破一举攻克了行业瓶颈,实现了国内服装数字设计服务链条的闭环。
如今,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早已突破服装设计的边界,进一步延伸至文化展示领域。在中国进博会上,姜钊团队精心打造的“中轴线上的老字号”数字作品惊艳亮相,成为全场焦点;在北京服贸会上,“时尚北京”等数字时尚形象作品凭借其独特的创意与视觉冲击力,成为展会的亮点之作。她开发的数字人形象更是在国际舞台上斩获大奖,并受邀担任北京时装周的“非遗引领官”,为传统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姜钊坚信:“科技创新不仅要解决技术难题,更要服务于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带着这样的信念,她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数字视觉设计、数字文旅等新兴领域,成功打造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应用中心的美学科技体验场景。这一沉浸式的数字体验空间凭借其前沿科技与艺术美感的完美融合,迅速成为北京的“网红”打卡地,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感受科技与文化交融的魅力。
承制亚冬会雪服
接续北京冬奥会荣光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身着霞光红、长城灰、天霁蓝、瑞雪白等“中国风”元素制服的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成为赛场内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每一件制服都承载着国家形象,我们克服万难也要做好!”姜钊仍清晰记得,当她接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制服研发任务时的激动心情。光荣使命的背后,是巨大的责任与压力。
姜钊介绍说,在北京冬奥会的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中,有很多人需要长时间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工作,这就要求身着的服装既要时尚美观又要轻便保暖。为此,姜钊团队历经无数次打磨,共计完成了16版冬奥赛事制服样衣的设计研发制作,并首次引入数字化虚实交互技术,把“时尚+科技”融入作品。
“就说制服面料吧,它其实蕴含着满满的科技含量。”姜钊解释道,“我们采用的尼龙材质,在超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衣服质地柔软,不会发硬发脆,避免了穿着者像穿上盔甲那样笨重。它既满足了工作场景的严苛需求,又确保了外观的时尚感和穿着的舒适性。”
最终,这一方案获得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视觉外观设计金奖。
在参与北京冬奥会保障工作的过程中,姜钊最难忘的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仅用4个多月的时间,完成1000万只冬奥定制口罩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姜钊回忆道,北京冬奥会定制口罩的标准较高。在研发口罩时,既要严格遵循医用防护标准,又要在能力范围内把佩戴舒适度做到极致。为此,团队在滤布材质上进行大胆创新,运用超柔标准的无纺布材料使口罩拥有了如婴儿肌肤般的柔软触感。同时,口罩包装也实现了无污染、全降解性能,贯彻了“绿色奥运”的环保理念。
“在完成高标准的设计和研发后,留给生产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姜钊回忆道。为了确保任务能够按时高质量完成,集团公司创新研发了医用防护口罩的全自动生产线,通过强化科技应用,大幅减少了制作环节,提升了生产效率。姜钊和团队同事们更是开启了“两班倒”模式,日夜奋战在生产一线。她感慨道:“那段时间的压力和辛酸,可能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但好在我们最终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今年年初,姜钊再次临危受命,承担了哈尔滨亚冬会雪服制作的艰巨任务。雪服作为功能性服装,其制作难度远超普通衣物。姜钊介绍道:“一件雪服需要使用100多个衣片,每个衣片的形状都不尽相同,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除非是经验丰富的车缝工,否则很难胜任。”面对如此艰巨的挑战,姜钊坦言,接到任务之初,她的内心也曾忐忑不安,但很快她便振奋精神,给自己鼓劲:“北京冬奥会让我的职业生涯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这次亚冬会,不正是一个绝佳的延续吗?”凭借这份信念,她迅速投入到任务中,全力以赴迎接新的挑战。
姜钊直接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厂车间,与一线工人师傅们并肩作战。“哪里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就现场讲解。”她说道。工厂地处偏远,条件十分艰苦,但在这20多天里,她和同事们始终坚守岗位,没有离开过一天,与工人师傅们同吃同住,日夜奋战。正是凭借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一件件既保暖又精美的雪服从生产线上顺利产出,成功登上亚冬会的舞台。姜钊和她的团队又一次圆满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统计,姜钊团队参与的这些重大保障项目,为企业带来了超过8000万元的实际效益,更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北京时尚控股的科技创新经济价值。
在企业发展蓝图中
带领团队开启新征程
在北京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时尚不仅仅是潮流的风向标,更是文化与创新的交汇点。作为中国时尚产业的领军者,北京时尚控股正以独特的姿态,重新定义时尚的边界,引领全球潮流。“我深知,是北京时尚控股这片沃土滋养了我,让我能够大展拳脚。接下来,我希望能够带领团队踏上新征程,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姜钊由衷地说道。
姜钊的服装设计数字化创新团队平均年龄仅31岁,其中不乏“00后”的年轻人。姜钊说,如今,她不仅是创新工作室领军人,还是团队中年轻人的领路者。这些年轻人懂技术、肯吃苦、不畏难,看着他们,让她更加坚定了奋楫争先、破浪前行的信心。她相信,科技创新将不断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我们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用科技为产业赋能,让创新成为发展的永续动力。”这是姜钊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她一直以来的坚守。在她看来,数字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而她将继续以“破局者”的姿态在这条路上笃定前行。
人物档案:
姜钊,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先后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主导推出数字服装资源创新平台,获得北京市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
□本报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