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退休职工王艳春忙着联络几位同伴,商量准备一场送到基层的演出。退休后,酷爱京剧的王艳春加入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京剧艺术团,根据机关单位、厂矿企业、社区等基层单位的需求,她和同伴不断将京剧艺术送到基层,也将乌鲁木齐市“流动文化宫”的声音传到各地。(3月14日《工人日报》)
“流动文化宫”是乌鲁木齐市工人文化宫近年来走出去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形式。2024年,该市工人文化宫共组织113场订单式文化服务活动,包括主题宣讲、书画展、文艺演出、舞蹈培训、摄影培训、书法培训、送春联等。
“流动文化宫”深受欢迎,一是因为将文化普惠服务送到了社区和厂矿,让职工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文艺演出、享受到相关服务;二是同一社区、同一单位的职工一同参加相关文化活动,气氛更热烈更融洽,效果也更好;三是“流动文化宫”提供的“服务礼包”内容丰富,既有文艺演出和书画展,又有舞蹈、摄影和书法等技能培训,很好地满足了职工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文化服务可以很好地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人的精神一旦得到满足,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流动文化宫”作用大、意义深,它愉悦了职工身心,振奋了职工精神,鼓舞了职工斗志,是为职工赋能鼓劲的“充电桩”“加油站”。
“流动文化宫”是“送服务上门”,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和文化普惠服务送到企业、社区、厂矿,等于架起了一座服务基层职工的“连心桥”。希望更多文化宫“流动”到职工“家门口”,将更多优质文化服务送到职工心坎上。
□余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