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建筑一线逐梦而行
精钻细研助力科技兴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建筑一线逐梦而行
——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01标北京建工项目部生产经理杨帆
杨帆(中)
 

在建筑行业的广阔舞台上,总有一些人凭借着突出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01标北京建工项目部生产经理杨帆便是其中一位。自2012年入职北京建工集团以来,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施工员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生产经理,在多个重大项目中留下坚实的足迹。

周密策划

栈桥上下施工同步推进

2012年,杨帆来到天津福煦广场项目担任施工员,工作中主要负责现场基础材料的收集和基层管理工作。虽然工作琐碎,但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从2012年到2017年,他见证了项目从建设到竣工的全过程。该项目分为三期,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这段经历帮助他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杨帆迎来了新的挑战,先后参与北京环球影城土方填垫项目的场地准备工作以及北京环球影城的景观水系等附属工程。在这些项目中,他不断学习和成长,一步一个脚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2020年7月,杨帆加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负责项目的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按照计划,2021年6月30日,项目要满足石油燃气施工单位进场施工的条件,而该单位的管线需要横跨基坑。按照原有的施工顺序,先完成基坑施工再进行管线铺设,工期将无法满足要求。面对这一难题,杨帆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大胆的设想。他们从高架桥的上下同步施工中获得灵感,决定在基坑上方用混凝土架起一座栈桥。这样一来,既能满足上方管线施工的需求,又不影响下方基坑的施工,实现了上下同步施工、互不干扰。

为了实现这个方案,杨帆迅速调动人员和设备,一边挖基坑,一边搭建栈桥。最终,他们成功地在截止时间之前为石油燃气施工单位提供了施工场地,为后续的施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创新突破

攻克北京市最深地连墙

在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过程中,杨帆所负责的土建基坑施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项目伊始,他便带领团队完成了7.2米的降方作业,统一降低了基坑高度,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地下维护结构的施工拉开帷幕,其中包括地下连续墙和维护桩的建设。其中,端头地连墙深度达到了惊人的92.5米,成为当时北京市最深的地连墙,施工难度极大。

为攻克这一难题,项目采用了双轮铣工艺。这种工艺精度极高,但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协作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地下维护结构完成后,基坑内土方开挖随即展开,开挖深度最深达34米,相当于11层楼的高度。为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施工过程中设置了五道混凝土支撑。此外,开挖深度还涉及三层承压水,水头高度高达9米。面对这一复杂地质条件,团队在基坑周围打设维护桩和地连墙,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将水隔绝在外。随后,通过坑内降水措施,将水位线降至基坑底部以下0.5米,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基坑勘察阶段,一个棘手问题浮出水面:地质勘探发现,在地下50.5米处存在一块面积约900平方米的“天窗”部位,存在透水风险,可能对基坑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确保万无一失,项目团队先在一块平原场地进行了现场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施工,对封体效果进行钻芯取样检验。在实验结果合格、各项施工监测数据正常后,才正式开启封底作业。项目团队采用多孔超高压封底施工技术,将直径2.6米、长4米的高压旋喷桩咬合在一起,在地下50.5米处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成功封堵了透水部位。

这一过程耗时三四个月,最终不仅成功加固了透水部位,还为项目节省了24天工期,节省投资约1200万元,为后续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凭借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该项目获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I类成果,并经北京市科技成果鉴定,被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攻坚克难

顺利完成主站房劲性结构工程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站房的建设,堪称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艰巨任务。北京建工项目部承担了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主站房施工任务,其功能涵盖两层设备管理用房、功能用房及商铺等,是人员上下车的关键区域。

主站房的施工难度极高,钢结构用量达3200吨,钢筋用量5500吨,混凝土用量高达2.1万立方米。其中,劲性钢结构的钢筋布置尤为复杂,仅20厘米的空间内需叠放四层钢筋,而常规布置仅为两层。单根最大渐变梁高度达6米,含钢量高达140吨,堪称当时副中心含钢量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组合梁之一。该梁采用分段拼装工艺,每段长12米,最终拼接成48米长的超大型梁。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应对紧迫的工期,还要克服场地狭小的困境。

钢结构施工完成后,2024年4月15日,项目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作为生产经理,杨帆每天都要统筹协调人员、工序和材料,确保施工高效推进。他不仅要精准把控材料的进场和试验情况,还要时刻关注防水材料断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弯折性等性能试验结果,由于这些材料的试验周期长达30天以上,一旦试验结果不合格,将直接影响整个工期。为了确保按时完成节点任务,项目采用两班倒的24小时不间断施工模式,管理人员也实行黑白班轮班制,全力保障施工进度。

由于施工队伍众多,协调工作难度极大,杨帆常常需要处理队伍之间施工顺序的矛盾,甚至在深夜也要进行验收。那段时间,由于需要处理各种事务,他月均通话时间超过2000分钟。然而,正是凭借他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主站房最终按时完成了施工任务,为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协调

配套工程展现组织能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T3、T4、T5、T6、T7 五条汽车坡道、垃圾转运坡道、玉带河大街闭合框架结构、热力沟的施工也由杨帆同时负责。这些部位的施工难度较大,且与其他专业存在交叉施工的情况。由于临近京哈铁路,施工受到了严格的管控。施工经常需要停工或调整工期,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杨帆需要不断地重排工期,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在涉铁施工中,杨帆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时刻关注施工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施工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他总是能够冷静应对,及时解决问题。

从天津福煦广场项目到北京环球影城项目,再到如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杨帆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他在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突破重重难关,确保工程建设每天都在稳步推进。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对工作的热爱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是他面对困难时最强大的武器,也是他在建筑领域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本报记者 边磊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