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热爱与专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出彩人生
传承冬奥精神 逐梦冰雪事业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5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山地运行中心造雪负责人韩笑:
传承冬奥精神 逐梦冰雪事业

 

韩笑今年35岁,现任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山地运行中心造雪负责人,与造雪工作结缘已超过十年。回顾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高山滑雪中心担任造雪经理的那段经历,他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

“记得有一次去检查雪道,山路崎岖难行,车一不小心就翻进了沟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与其他雪场不同,这里的雪道都建在山顶,比较危险。”韩笑说。当时,造雪工作刚刚开始,场地没有灯光,造雪人员只能穿着冰爪、手持冰镐,小心翼翼地在黑暗中一步步前行,为赛事提供可靠的雪务保障。“虽然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但能够服务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再辛苦都是值得的。”他说。

在雪场工作的十年间,韩笑亲眼见证了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客流持续攀升,青少年占比不断增加,冬日的雪场愈发热闹。冰雪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爱并投身于这项运动,造雪师这一行业也逐渐受到重视。

如今,韩笑依然坚守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雪场,继续从事着他热爱的造雪工作。他向记者介绍,造雪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雪场开业前的全面造雪,第二阶段是开业后夜间补雪。由于今年气候较暖,补雪工作通常从下午6点开始,持续到凌晨1点左右,以便为其他工作留出更多时间。造雪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诸多技术细节。造雪对温湿度要求极高,温度需在零下4℃以下,湿度最好在50%以下,通常只能在夜间低温时段进行。

数据显示,本雪季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整体客流量已突破14万人次。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韩笑也看到了冰雪事业的广阔前景。他说:“我们需要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同时,我们也在逐步引入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不断提升游客的滑行体验。”

对于未来,韩笑充满信心与期待。他说:“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冰雪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也会继续坚守在这片雪场,用我的汗水与智慧,为冰雪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韩洁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