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美玉) 线上线下为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定期组织职工心理筛查,探索引入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24小时陪伴职工……记者近日获悉,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地铁公司”)工会积极拓展工作职能,把心理关爱服务深度融入日常工作,为职工筑牢健康心理防线。
在节奏快、强度高的现代职场环境下,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为给职工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北京地铁公司工会携手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组建了一支由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构成的专家团队,定期入驻企业。该团队不仅为职工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针对职工在职业困惑、家庭矛盾、情绪焦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精准“诊断”,还通过举办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到人际关系处理等多方面,帮助职工筑牢心理防线。
记者了解到,北京地铁公司工会在线上搭建了心理服务平台,职工通过手机就能获取心理测评问卷,实时了解自身心理状态,在线咨询功能打破时空限制,让职工随时能与专家交流。在线下,除了面对面咨询室,该公司工会还设立了“心灵驿站”,配备沙盘、音乐放松椅等放松减压设施,为职工打造舒缓情绪的空间,形成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相互补充的服务模式。
在预防方面,北京地铁公司工会深入调研不同岗位职工的心理需求。例如,针对一线岗位职工,重点关注疲劳缓解与安全生产心理保障;针对部室工作人员,着重疏导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焦虑与职业倦怠。同时,为每位职工建立心理档案,跟踪服务,确保心理服务精准有效。
除个性化关怀外,北京地铁公司工会还采取多元化干预手段,将艺术疗愈融入心理服务。“我们组织了绘画、手工、戏剧等活动,让职工在创作与表演中释放情感。”该公司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会通过开展户外拓展、团队心理辅导,增强职工间的信任与协作,从多个维度促进职工心理健康。工会还将预防工作前置,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如定期组织职工心理筛查,运用大数据分析识别潜在心理危机人群并提前介入,并通过专属辅导课程、定期回访,将职工心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北京地铁公司工会心理关爱服务将持续升级。包括,将借助新技术,如利用VR沉浸式心理训练模拟职场冲突、紧急任务等高压场景,提升职工心理韧性。引入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为职工提供24小时日常心理支持,随时陪伴、即时回应。此外,工会将服务延伸至职工家庭,通过举办亲子沟通、夫妻关系调适讲座等,助力职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与生活。同时,还将加强与人力资源部门的联动,将心理健康指标纳入企业人文关怀考核体系,推动企业从制度层面重视职工心理建设,让工会的心理关爱服务成为职工心灵的坚实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