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北京发布中小学“体育八条”,提出要打造效果显著的体育课。“会流汗的体育课”怎么上?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记者近日走进两所学校,实地探访热火朝天的校园体育活动。
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是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建有迷你篮球馆,近年来购置了电子可调节篮球架等设施器材。从一二年级的小篮球游戏课到三至六年级的篮球课,从大课间的篮球自编操到课后篮球兴趣班,还有每年举办的“小篮球欢乐季”和校园篮球竞赛,学校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小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此外还推出啦啦操、单板滑雪、羽毛球等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丰富有趣的体育课活动内容极大提升了学生的锻炼兴趣,该校学生人人会打篮球,男女篮球队多次在教育部、北京市的校园篮球赛事中夺得冠亚军。在2024年东城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四、六、八年级统测中,该校学生的满分率达到99%。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丰台区方庄第二小学将小足球纳入体育校本课程体系,足球项目堂堂有安排,实现对全体学生的覆盖。学校还相继开设武术、跆拳道、橄榄球等特色课程,为低年级学生量身打造体育舞蹈课,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掌握多元运动技能。同时,方庄第二小学每学期组织一次体育健康月活动,整合常规测试、单项体育技能比赛、班级足球联赛、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并开展“运动小擂台”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全校830多名学生中有200余名小足球队员每天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男足与女足队伍成绩相当亮眼,各校队招新时,报名者“爆棚”,成为全校“盛事”。在2024年丰台区学生体质健康统测中,该校80.87%的学生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等级。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随着“会流汗的体育课”越来越普及,将让学生们更多享受运动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任洁/文 实习记者 王辰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