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时间之书》是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和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和经典佳作,是知名学者余世存书写的属于中国人的“时间简史”。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远在春秋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在周而复始、代代相传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对日月星辰的细致观察,独创了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和体现生活信仰的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历经岁月淘洗的二十四节气浓缩了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精华,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感与智慧,以及对天、地、人的感悟,直到今天,它依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余世存通过多年潜心研究,在《时间之书》中,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的关系做了说明,第一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立春时天地生发,要怀仁爱之心;春分时结社联谊,要互帮互助;清明时拜山祭祖,要慎终追远;谷雨时万物繁荣,要爱惜苍生……作者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
节气是一个鲜活的窗口,不仅与民众的生活有关,也跟我们所有人的时空感相关。节气时间已经超越传统农耕生活,而融化到现代大都会生活。余世存说,对于现代人而言,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节气时间”,寻找自己的时间节奏,以此作为人生发展节点的启示。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不负韶华不负生命。比如,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就处于“芒种”节气,先不着急立刻要一个“结果”,而是要播种、耕耘,才有可能迎接未来的收获。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草木繁枯、大雁南飞,二十四节气在四季轮回中流淌。《时间之书》启发我们要明晰人生阶段的同时,更要学会生活,让脚步慢下来,去关注身边近在咫尺的美。一缕炊烟的升起,一朵花儿的开放,一场春雨的来临,一群候鸟的迁徙,一阵蝈蝈的鸣叫,都能让生活变得诗意而美好。
□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