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总是玩手机 小心腱鞘炎找上门
建议感冒了喝碗米汤
熬夜容易上火
临“震”别慌 记住地震“九不躲”
做好安全检查 把牢岁末安全关
建议冬天洗澡控制在15分钟以内
寒冷刺激会导致荨麻疹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震”别慌 记住地震“九不躲”

 

地震发生时,科学防范与躲避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不正确的躲避反而会增加危险。地震来了,哪里不能躲?

别往床下躲 很多人认为,地震发生时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这种做法是以建筑物的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当建筑物的天花板因强烈地震发生倒塌时,这种方法就不可取了,因为掉落的天花板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别进衣柜躲 大衣柜虽然结实,但是重心太高容易倾斜,且人一旦进入柜子里就会视野受阻,四肢受到束缚,同时造成的狭窄空间空气稀薄,氧气供应不足而造成呼吸困难,不仅会错过逃生时机,还不利于被救。

别靠窗边躲 现在的楼房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地震时,一次震动来袭,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楼房常常是框架还在墙没了,如果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

别乘电梯躲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因为地震后大多伴随断电,会导致卡在电梯间出不来。且电梯间容易崩塌垮掉,导致电梯快速坠落,构成次生灾害。

别入车里躲 发生大地震时,如果正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一样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而引发交通事故。地震中,建筑物等倒塌将压扁车辆,使车内的人丧失逃生机会。

别在楼旁躲 地震的瞬间,房屋结构发生破裂、毁损和扭曲,结构破坏后的不稳定性,比如面临的余震、救援时扰动以及毗邻建筑物二次倒塌,构成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因此,地震时要尽量快速躲开建筑物,更要远离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别钻桥下躲 地震对桥的桥台、桥墩、桥梁、支座等结构产生的破坏不容小觑,切记一定不要进入桥梁、隧道、堤坝,尤其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这些地方很容易在地震中发生塌陷。

别依电杆躲 地震躲避逃生时,千万要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如电线杆、变压器、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路灯、自动售货机等,除直接倒塌伤人外,还可能发生触电伤亡事件。

别近山峭躲 “地震-山崩-泥石流”是具有关联的系列自然灾害链,震区若在山区,可能发生大面积滑坡、崩塌、滚石、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可能当即发生,也可能过后发生,像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等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更勿停留。

那么,地震发生时到底应该往哪里躲避呢?应因地制宜把握“三间”原则:一是室内三角避震空间,比如内墙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二是户外平面避震空间,比如应急避难场所、公园、操场等空旷开阔的地方;三是人体屈曲避震空间,比如采用蹲下蜷曲、靠固定物、面部朝下、手护头颈、口眼微闭、用鼻呼吸的体位形成的自救空间。(陈娜)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