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打造数智化电力系统中书写青春担当
真情为民干好“爱的事业”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打造数智化电力系统中书写青春担当
——记首钢京唐公司能源与环境部供电巡操工戴安琳
 

“这个小伙子是干活的好手,身高一米八五的大个子,工作中总能迎难而上。”一提起戴安琳,身边的同事就掩饰不住地连声赞叹。戴安琳是首钢京唐公司能源与环境部一名供电巡操工,在工作中,他潜心钻研技术、提升技能水平、练就过硬本领,围绕公司安全、智慧、创新、高效的供电系统目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打破常规

将创新用在刀刃上

戴安琳2021年8月大学毕业后入职首钢京唐公司,被分配到供电巡操岗位。工作以来,他发挥年轻人优势,敢于创新突破,迅速从新人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首钢京唐公司一期变电站操作票共有手写、机打以及电脑典型现成操作票调取三种出票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当面对临时、突发性复杂操作任务时,审核确认票据内容都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操作票手续低效、人为失误等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为什么一期变电站不能用图形出票代替人工写票呢?”2022年,在一次现场学习中见识到二期智能变电站智能操作票系统的先进性后,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工作质效的想法便萌发于戴安琳的脑海中。“有作业区做后盾,你放手去干!”得到领导认可后,戴安琳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向有经验的师傅与相关专业人员请教。但调研后他发现,一期站所要实现图形出票必须有强大的软件、硬件支持。“没有条件咱们就创造条件。”在领导与同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戴安琳终于研究出利用现有的微机五防系统实现图形出票的可行性方案,并得到一致认可。

戴安琳立即依托本部门赵迎龙创新工作室平台优势,开始对程序进行一遍遍编写与实验。经过半年时间,他终于成功实现了站所图形开票、实时状态验证、五防在线校验等功能,站所单张操作票开票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缩短至1分钟,操作票的准确性和工作质效大大提升。之后,他又积极参与视频联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型钢铁厂智慧电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等课题的攻关,为打造数智化电力系统竭尽所能。

攻坚克难

做设备技术的“主人”

2023年,首钢京唐公司220千伏铁轧(一)线线路Ⅰ套线路保护装置首次更换升级。此装置内部运行逻辑极为复杂,任何一项操作失误,都会导致公司出现大面积停电,生产损失无法估量。“但若邀请经验丰富的第三方公司,仅单台设备的服务费就高达数万元,检修进度、质量等都将不受自己掌控。”戴安琳说,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经作业区协同各专业讨论后,决定自主完成该装置的更换。

“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必须好好把握。”在作业区的同意下,戴安琳加入到项目攻关小组。这次检修的难点和重点是母差功能、失灵保护功能、Ⅱ套重合闸等功能连锁的接线校验工作,项目组成员要充分依托赵迎龙创新工作室继电保护实验平台,对新装置的各个端子、保护逻辑进行提前调试验证。

“小戴,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师傅看着忙前忙后、满头大汗的戴安琳,不由得心疼起来。“我不累,只是怕错过学习的机会。”戴安琳笑着回答后,又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历经3个月、数千次对新装置接线的反复核对与研讨,70多页近3万字的方案终于完成。看到保护装置检修工作顺利完成,戴安琳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勇挑重担

跨界求知增效益

2023年年底,为满足公司绿色清洁能源运输需求,戴安琳作为“跨界融合”青年骨干主动投身到二期重卡充电桩的建设中。为了弥补知识经验的不足,他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全天驻守在施工现场,实时跟进施工进度,积极沟通协调各建设单位做好工序衔接,遇到知识盲点及时与施工单位以及相关专业人员虚心请教,遇到施工难点及时协调解决。

施工过程中,现场两条架空线路引起了戴安琳的注意。通过查看图纸,他发现架空线路从较远的变电站供电送至厂外用户。“能不能将两条架空线路电源从原来的变电站切改至施工现场充电桩高压室呢?如果可行,降低电损带来的效益无疑是巨大的。”戴安琳迅速与设计人员沟通,多角度、全方位深化设计图纸,计算负荷变化情况并优化措施,力争做到无缺陷施工。该方案实施后,成功缩短了两条架空线路近3000米,年节省电费近30万元,同时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充电桩项目建设投产任务。2024年,戴安琳凭借工程项目中的突出表现,继续负责首钢京唐绿色清洁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并在项目图纸审核阶段,通过使用灌注桩取代锚固桩基础墩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水池中间过道作业面狭窄的问题,为绿色清洁能源发电按时并网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专项赛中,戴安琳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出色表现,成功晋级创新创效竞赛专项赛复赛,其作品《大型钢铁厂智慧电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得比赛优胜奖。“我将紧盯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创效能力,为首钢京唐公司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戴安琳说。

□本报记者 宗晓畅 通讯员 刘雅彬 张听韵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