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千年罨画池 依然诗情画意
河南开封: 夷门自古帝王州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5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开封: 夷门自古帝王州

 

开封,又称汴州、汴梁。早在春秋时期,郑国为了开拓封疆,就在这里筑城储粮,于是得名。以后,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迁都于此,改称大梁。隋唐时期称汴州,为当时重要的水陆都会与漕运中枢。到五代梁、晋、汉、周以迄北宋,皆在此建都,遂有汴京之称,金代李汾在《汴梁杂诗》里说:“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这里说的夷门,就是开封,以其在夷山之上得名。

开封的鼎盛时期是北宋。当年的东京汴梁,建有里外三层城;皇城,周长约九里;皇城之外为里城,称京城,周长约二十里;再外是外城,即罗城,或称新城,周长约五十里。全城人口最多时超过百万。宋代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当时的繁华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

开封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像千年铁塔、禹王台、繁塔、相国寺以及龙亭、包府坑、潘杨二湖、延庆观、游梁祠等,都是数得上的名胜。

耸立在开封市东北隅五十多米高的十三层铁塔,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塔身以铁色琉璃砖砌成,故称铁塔。塔砖上塑有坐佛、立僧、飞天、麒麟、宝相花等各种花纹图案,工艺精美,形象生动。每个塔檐转角处均挂有铜铃,和风吹拂,叮咚作响,清脆悦耳。铁塔可以从北面盘旋而上,登至极点,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豫东平原,田连阡陌,河渠纵横,在天与地的衔接处,一水若带,这就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

相国寺位于市中心。一提到它,人们就会想起《水浒传》里花和尚鲁智深,曾在这里看过菜园,倒拔垂杨柳的故事。这里曾是我国著名的古刹。它创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本名建国寺。唐睿宗旧封相王,重建后改名相国寺,宋再加扩建,叫大相国寺,其后虽屡经水患、战争的破坏,仍保存了古色古香大门,气势磅礴的大雄宝殿,式样别致的八角琉璃殿和古老的藏经楼。八角琉璃殿里的千手千眼佛,是用一棵完整的银杏木雕刻成的。佛手的每只掌心有一只眼睛,全身贴金,雕工精巧,是木雕艺术的杰作。钟亭里,悬挂着一只巨钟,每逢钟响,声震全城。相国寺在公元七世纪到十三世纪的唐宋年间曾盛极一时,日本的宏法大师空海,印度僧曼珠宝利等,都曾在这里羁留过。

开封城外东南的禹王台,是一座风景幽美的公园。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音乐家师旷曾在这里奏过乐,因而名曰“古吹台”。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和高适曾相偕来游汴州,在此登高赋诗,借以抒怀。到了明代,为了纪念大禹治水,改名禹王台。清康熙皇帝还题了“功存河洛”的匾额,乾隆皇帝南巡时也在这里留下了《登吹台》诗一首,镌刻在碑亭上。

龙亭,位于城内西北隅,是人们喜爱游览的开封名胜之一。这里是宋金(公元十至十三世纪)故宫的遗址。其“万寿官”是十七世纪清朝重修的,为当时节日朝贺的地方。它的正门——午朝门前有对虎视眈眈的石狮,高三米,全身雕刻着精致流畅的花纹,相传是宋代遗物。进入午朝门,是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两旁是碧波粼粼的两个大湖,西边的叫“杨家湖”,东边叫“潘家湖”。湖的名称来自民间传说。相传,西湖是宋代名将杨业的府第,由于杨业是个忠臣,所以湖水特别清澈。东湖是宋时大将潘美住过的地方,由于他是个奸臣,湖水就浑浊不清。两湖的尽头就是龙亭。拾级而上,从地面到大殿共有七十二层台阶,台阶中间铺一巨型条石,上雕云龙。条石上有一个个碗口大的马燕印,传说是赵匡胤骑马登基时踏出来的。

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志士曾在这里生活或游历过。孟轲、司马迁、王安石、岳飞等等都留下了值得追述的往事。韩愈、苏东坡、白居易等也都写过赞誉开封的诗作。

□颜士州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