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身形巨大的矿车井然有序穿梭于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之中,宛若虬龙,气势惊人,仿佛在接受着检阅。
保障这些“巨无霸”矿车稳定运行的职工,除了矿车司机,还有一群矿车“管家”,他们就是矿车机长,负责矿车“健康”管理工作。矿车机长岳军就是其中的一员。
兢兢业业保矿车稳定运行
每天早晨6:30,岳军就早早地来到班组,对照当日“定检、定修、零修计划表”仔细研究,根据“车况”制定当日检修计划,提醒修理人员准备工具。提前30分钟上班研究一天的检修工作,已经成为岳军保持多年的习惯。
参加工作以来,岳军从一名普通的矿车司机,一步步成长为管理矿车的机长,正是得益于这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多年的朝夕相处,让岳军十分了解矿车“老伙计”的脾气秉性。“老伙计”出故障发脾气,他总能找到“症结”所在,快速完成故障处理。
7月份的一天,130-6#矿车发生“无牵引”故障不走车,岗位司机束手无策。岳军第一时间到驾驶室内查明原因,经过多方排查后找到了故障所在:驾驶室后方线束松动。在快速紧固线束后,故障排除,车辆得以正常运行,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为减少矿车故障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岳军总是严格执行设备保养检修计划,督促修理人员高标准完成每项检修。提起岳军,修理人员总会这样评价:“跟他干活,必须得高标准、严要求,否则就得返工。”正是秉持着这种严格的工作态度,岳军负责的矿车机组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位列行业领先水平。
善于思考形成最佳操作法
作为一名从司机成长起来的机长,遇到作业区人员紧张时,岳军也会参与到司机的替班工作中。有段时间,采区铲装对车效率不高,成了制约装运效率提升的重要一环。岳军看在眼里、想在心上,经过多次实操,总结出一套“点、线、面”对车操作法。岳军介绍,“点”是指电铲大架子与铲杆形成夹角的铲杆一边任意一点,司机从左侧后视镜中找到该点,让车斗尾部顶点对准该点进行倒车对铲;“线”是矿车车身与铲斗顶部、铲牙根部形成的两条平行线,司机从右侧倒车镜找到车厢与铲牙根部形成平行线的对车角度进行倒车对铲;“面”是铲斗所在平面与车厢的平面垂直相交,将车身准确放置在铲斗正下方。通过 “点、线、面”对车操作法,司机操作矿车就像输入程序的机器一样,提前确定合适的夹角顶点、两条平行线和两个相交的面,就可以快速完成矿车对车整套动作,让矿车能以安全、快捷的方式停在最佳装车位置。该操作法已经成为矿车司机队伍中口口相传的“对铲秘诀”,不仅节省了对车时间,还能规避安全隐患。
创新攻关推进提质增效
作为作业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主力成员,岳军在矿车机长的岗位上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他总是“泡”在工作室,出主意、想办法、勤试验,积极参与多个创新项目的筹划、实施。今年以来,他先后参与完成了“电磁阀接触器试验台制作”“KM1/2接触器安装报警装置”“85吨矿车电压表改造”等多个课题攻关项目,为企业创效80余万元。2024年,他与工作室成员共同完成的“自卸电动轮矿车电阻栅风机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实现了130吨电动轮矿车隐蔽点位电阻栅工作状态自动检查,解决了因电阻栅工作状态异常可能引发的烧蚀问题,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新件成本消耗20多万元。
“兢兢业业、善于动脑、勤于创新”是同事对岳军的普遍评价。身为一名矿车机长,岳军始终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用行动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和职业操守,为青年职工树立鲜活生动的学习榜样。
□本报记者 石海芹 通讯员 何海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