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高铁飞驰铺就一路坦途
心怀匠心做服务 平凡岗位树榜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高铁飞驰铺就一路坦途
——记中建材中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部长、高级工程师朱玉雪
 

工作十余年来,中建材中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部长、高级工程师朱玉雪奋斗在科研和工程一线,带领团队不断攻克“高铁道床防护修复加固”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将科技成果由高铁推广至地铁、机场、隧道、风电等国家重点和新兴工程领域。

研制新材料 助力高铁“加速度”

高铁如今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铁路道床对高铁运行的安全性和平顺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铁无砟道床用层状混凝土结构取代传统道砟作为基础,起到支撑钢轨和传递荷载的作用。相比传统有砟道床,无砟道床的变形小,结构稳定性大幅提升。”朱玉雪指着电脑中的示意图认真解释着。考虑到高铁的特殊性,为了不影响出行,对铁路道床的检修工作只能利用高铁“休息”的短暂时间进行,这段时间被称为天窗时间。按照传统技术,需要使用水泥混凝土对道床进行加固,除了维修速度慢,材料的粘接性不足、需要增大截面、影响层间排水等弊端也逐渐凸显。

如何制造出更加高效、高质量的修复材料?朱玉雪团队力争拿下这块“硬骨头”。经过不断的潜心研究,朱玉雪团队发现,环氧树脂材料可以满足需求。在不断地实验之后,团队终于完成了快速修复材料的研制,通过应用该材料可实现道床修复2小时内快速通车,为施工带来极大的便利。

然而,材料有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材料的固化速度直接取决于环境温度,如果在冬季施工,材料固化时间延长,就不能对道床进行及时更换。天窗施工是争分夺秒的。喷灯、“小太阳”、覆盖保温等常见措施存在加热效率过低、覆盖的织物容易与修复材料粘连等问题。为攻克难题,朱玉雪翻阅各种资料,不断组装各类加热装置。

那段时间,朱玉雪团队实验室里还没有低温环境设备,朱玉雪便带领团队在寒冷的冬夜进行一次次的尝试和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找到了一种理想的复合加热板材。这种板材可以直接贴附在加固材料上,在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也解决了粘连问题。如今,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为高铁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着有力支撑。同时,作为“高速铁路无砟道床混凝土防护修补成套技术及关键材料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还被评为建材行业技术发明二等奖。

发掘“蓝海”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朱玉雪有着深刻的理解,她希望,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走出”实验室,通过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服务更多人。

“目前成果转化效果最好的是将离缝注浆技术从铁路领域拓展到电力领域。”谈及此,朱玉雪的话语中带着满满自豪。为解决注浆材料遇水发生副反应的问题,她带领团队尝试了多种技术路线,从物理隔离到化学接枝,从催化到竞争反应,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创新,最终获得技术突破。“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电力隧道渗漏治理工程中。”朱玉雪说,“经过多次实地下井调研,我们结合电力隧道的情况,将离缝注浆技术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和优化,有效解决了现有修复材料耐久性不足、复漏严重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地下工程、隧道工程渗漏治理工程的服役寿命。”

在成果转化的路上,朱玉雪和团队还在持续努力:将特种水泥基材料应用到地铁轨枕更换领域,解决了大体积浇筑开裂问题;将环氧树脂基材料应用到风电安装领域,突破了超低温环境施工难题;将快速修复砂浆应用于机场道面修复工程,在低温快速修复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操作性能……

持续学习 与团队共成长

朱玉雪先后承担了功能型外加剂、特种水泥基材料、修复加固材料和技术等研发工作。随着公司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应用领域不断增多,为了解决更为复杂的工程问题,朱玉雪考取了高分子材料博士研究生,补充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个人成长诚然重要,科技人才的培养也不可或缺。近年来,朱玉雪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传帮带”上,通过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吸收各行各业的优势,为团队成长提供新的动能。“培养一名新人需要时间更需要关爱,看着他们逐渐成长为科技骨干,感觉很开心。”朱玉雪说。

这些年来,朱玉雪带领团队攻克了止水加固一体化注浆技术、路基沉降化学抬升技术等行业难题,不断攀登科技创新的高峰,其团队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创新百强班组。展望未来,她仍将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