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随着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真正严寒的降临,降雪量也逐渐增多。大雪时节,万物潜藏,人体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养生保健宜保暖御寒和养阴阳。
保暖御寒
大雪节气,我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这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
“头为诸阳之会”,中医学认为,头部是人体六阳经脉汇聚之处,也是阳气最易发散的部位,头颈部如果不注意保暖,受寒后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因此天冷外出时要戴上帽子、围上围巾,避免头部受寒。
冬天风寒侵入人体,首当其冲的还有胸部和腹部。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的发作。此外,寒冷还可诱发胃肠病的发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因此,穿上保暖舒适的鞋,做好脚部保暖很重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睡前可用艾叶水泡脚,并将鹅卵石置于泡脚桶中,按摩脚底的涌泉穴,可以起到补肾强身、调畅气血的功效。
寒冷的大雪节气,人们首先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戴顶帽子、配条围脖、穿双保暖鞋不失为防寒的最佳选择。其次,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要多穿一件外衣。
养阴阳
大雪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节,俗语“大雪进补,来年打虎。” 大雪节气时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食补是冬季进补的主要方法,用更多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在我国北方多地有食羊肉喝羊汤补冬的习俗,羊肉性温,可增加人体热量,而且还可以增加人体内的消化酶,保护肠壁,修复胃黏膜,是冬令时节的滋补佳品。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对应原则,冬季属肾,为补肾的最佳季节。中医学把不同颜色的食物和药物归属于人体五脏,黑色入肾,如黑米、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食物,以及枸杞、桑葚等都是养肾的佳品。大雪节气是进补的时节,此时进补以温补为原则,进补应适度,不可补之太过。
冬季天气寒冷,如果摄入过多的寒凉之品,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引起脾胃疾病的发生。其次,应适当吃一些温补之物,如生姜等。另外,大雪节气,空气干燥,易伤津液,有些人会出现口鼻、皮肤干燥,而肺喜润恶燥,所以冬天要多喝热水,在饮食方面还可进食一些润肺之品,如在粥里加入百合、山药、莲子、银耳等,可起到滋阴养肺的作用。
冬季户外运动时,最好选择早上太阳出来之后的8点至9点,或者下午4点到5点之间进行。可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
冬季万物闭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顺应冬季收藏之性,静心养神,避免外界干扰和过度思虑,可以多去户外晒太阳,让心情愉悦。
□陆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