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打造北京医药产业发展“样板间”
“科技馆智能体”来了
暖“新”
活化纹样文化展示大美中国
安贞街道“微心愿”项目为居民圆梦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科技馆打造成“没有围墙的学校”
“科技馆智能体”来了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宇宙中最大的星星有多大?”现在,对这些问题感到好奇的孩子有了一位新的“科学小伙伴”——中国科技馆联合百度开发的“科技馆智能体”,该智能体不仅可以为观众提供咨询、导览服务,还能随时为身处各地的青少年解答科学问题。

近日,中国科技馆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并联合发布“科技馆智能体”,双方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科普教育注入新活力,赋能科技馆数字化建设,为更多热爱科技的观众提供科普知识。

中国科技馆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全国服务观众最多的场馆之一,每年有约500万人次观众来这里感受科技的魅力。“科技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如何打破科技类博物馆有形的围墙,让更多孩子接触科学?”这是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体在科普场景的应用便是中国科技馆给出的答案之一。

“科技馆智能体”将中国科技馆丰富的科普知识数据和大模型技术优势相结合,丰富了科普教育服务方式,助力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用AI在孩子心中播下科普的种子。郭哲表示,智能体不仅打破传统科普单向输出的形式,使得科普互动更加生动有趣,更跨越地域限制,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主动求知者,轻松便捷地触达高质量的科普资源,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欲。

据介绍,“科技馆智能体”已部署在中国科技馆官网、中国科技馆公众号、百度搜索、小度等多个平台,为青少年随时随地解决科普问题。未来,“科技馆智能体”将扩展到更多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满足场馆多样需要,让不同地区的青少年享受到同样高质量的科普教育资源,促进科普教育普惠。

未来,中国科技馆将继续探索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更多先进科技在科普教育、博物展览等领域的应用,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任洁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