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打造北京医药产业发展“样板间”
“科技馆智能体”来了
暖“新”
活化纹样文化展示大美中国
安贞街道“微心愿”项目为居民圆梦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4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预计突破千亿元
打造北京医药产业发展“样板间”

 

11月22日,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将在昌平区开幕。作为本届论坛主办地的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2023年,该区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910亿元,今年该项收入预计突破千亿元。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入驻600多家创新型企业

经过多年培育,当前,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全链条资源丰富,产学研要素齐全,医药健康产业已进入创新成果的爆发期。作为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区域,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聚集了昌平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等10余家高水平研发机构,汇集了300多名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入驻了600多家创新型企业,形成了全产业链资源聚集。

昌平区涌现出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重大发现、高精度个性化脑功能剖分技术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百济神州“泽布替尼”、诺诚健华“奥布替尼”等一批中国原创新药从昌平走向世界。近年来,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昌平区孵化落地了维泰瑞隆、炎明生物、华辉安健、北启生物、健达九州等百余家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

一批科学家项目领跑全球

依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新型研发机构,昌平区加快科研攻坚,推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联合主任罗敏敏创办的健达九州和芯智达等一批科学家项目,科学家创办企业累计达到105家。

“因为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坏死,盲人在传统的治疗概念中其实是无药可救的,但我们发现了一种可以感光的蛋白,能让患者重见光明。”健达九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涛讲述着基因治疗失明的最新进展,而健达九州也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立足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的第一家企业。

2022年,罗敏敏团队发现一种新型的光敏蛋白,领跑全球。两年多来,健达九州将这种新型光敏蛋白以微创给药的方式帮助一级盲或全盲患者进行视觉重建,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用一种载体将光敏蛋白表达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上,让原本不能感光的细胞有了感光功能,再将画面传递给大脑,实现视觉重建。据悉,这项技术将于3-5年后服务全球患者,为他们带来光明。

基因编辑技术手段进步,改变了植物的抗病性状,让育种更有目的性。北京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核心技术体系,已实现对多个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农艺性状(抗病、抗虫、耐除草剂、抗逆、高产)及品质性状(甜度、营养、颜色)的精准改良。

“空间+政策”赋能 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目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引入新生巢、飞镖等标杆孵化器,建设全国首家数字医疗加速器,构建了孵化、研发、中试、转化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在拓展空间方面,推进生命园三期开发建设。飞镖三期项目完成供地并实现开工,科兴高精尖成果转化基地、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国际生物工程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完工,云谷园三、四期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年内竣工标厂面积约50万平方米;打造生命科学创新走廊,生命谷国际医药智造园、未来美城产业创新基地陆续开工,国际医疗器械城计划年内开工,年内开工标厂面积达28万平方米。未来3-5年,将新供应高品质医药健康产业空间450万平方米,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空间保障。

在加强政策供给方面,昌平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兑现资金8373万元。优化升级《昌平医药健康产业政策》2.0版,目前已启动2.0政策项目征集。北京市200亿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在生命科学园注册落地,科技产业母基金规模超80亿,累计投资医药健康企业超400家次、投资额超150亿元。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昌平区将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发展能级,聚焦打造医药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政策、优化创新生态、完善服务配套,打造北京市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发展“样板间”。

□本报记者 周美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