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昌平区10个镇街建立“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
门头沟区人社局助力残疾大学生圆梦职场
防火安全教育送上门
240名中职选手比拼大数据应用与服务技能
怀柔区开展“金秋招聘月”活动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基层治理“最优解” 走出“枫桥经验”新路径
昌平区10个镇街建立“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

 

2023年7月,昌平区人民法院和昌平区城北街道联合成立北京市首个“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期间,昌平区人民法院探索多元解纷新模式,助推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工作站在区域内相继铺开。一年过去了,“双诉双融”共治机制成绩如何?又有哪些经验做法?日前,昌平区人民法院联合城北街道、昌平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召开新闻通报会,介绍阶段性成效。

10个镇街建立“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

“‘双诉双融’共治机制推行一年来,累计调解纠纷773件,成功594件,成功率77%,靠前化解重难点工单1381件。”通报会上,昌平区人民法院晒出“双诉双融”共治机制“成绩单”。据昌平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已联合城北街道、城南街道、十三陵镇、南邵镇等10个镇街建立“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通过“诉”前调解与接“诉”即办工作精准对接、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双向融合”,形成源头解纷合力。

据了解,“双诉双融”共治机制积极调动多元解纷力量,建立了“网格员初步调——社区(村)进阶调——工作站深入调——法院诉调对接”的工作模式。在此过程中,法院发挥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做好诉调对接工作,累计培训指导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调解力量的解纷能力和水平。

截至目前,12368热线对接“双诉双融”涉法涉诉类工单办理满意率100%。该机制入选2024年全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秀案例典范,为北京市唯一入选案例。

通过调解为当事人节省大量时间和诉讼成本

“‘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推动了法治、德治、自治力量的深度融合,提高了诉求人满意度,实现了多方共赢。”昌平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双诉双融”共治机制推行一年来,昌平区受理12345市民诉求同比下降9.87%,“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调解量较大的讨薪类、物业类问题接诉即办平均成绩同比去年1至10月分别提高1.86分、1.18分,降量提率效果显著。

在通报的案例中,戴先生和6名工友在某劳务分包公司从事房屋装修工作,因是熟人介绍,未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装修完工后,公司拖欠7人工资10万余元。因维权困难,7人便通过12345热线反映诉求。松园社区接到诉求后进行初步调解,但劳务公司态度强硬。随即街道通过“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派单,昌平区人民法院及时响应需求,派出驻院人民调解员前往社区参与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劳务公司当日便将拖欠的劳务费一次性支付到位,既避免批量纠纷进入法院、节约司法资源,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这正是昌平区人民法院调解员侯俊安经办的一起案例。侯俊安告诉记者,目前经他调解的案件大概有200余件,相比之下,镇街出具的调解书缺乏法律效力和执行力,而法院出具的调解书具有正式的法律效力,更能得到当事人的认可。“有的案件诉讼时间较长,一两年都不能结案。因此,对于当事人来说,相比走立案程序,调解更能节省时间和诉讼成本。”

“双诉双融”工作站成为助力基层治理前沿阵地

为将“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打造为基层治理的有力支点,昌平区人民法院综合运用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方式提供法治保障,推动治理效果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在矛盾风险源头预警方面,针对诉讼高发领域、新类型纠纷以及12368热线中发现的社会治理热点问题,深入分析纠纷类型、成因,细致研判治理节点、方法,通过发布审判白皮书等形式,促进相关部门科学决策、疏堵补漏、规范行为。

同时,进行司法服务精准推送。通过“双诉双融”搭档“普法驿站”,为镇街定制司法服务“组合套餐”,依托“京法巡回讲堂”等开展“订单式”普法宣传,围绕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等多发类型纠纷,坚持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实现“化解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良好社会效果。

此外,对群体性、复杂性纠纷,法院干警根据镇街需求指导其做好实地调查、证据固定等工作。为网格员、调解员等开展集中培训、示范调解,通过微信群推送法律专业知识、调解技巧和相关典型案例。

下一步,昌平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完善工作站的建设、布局和制度规范,吸纳更多治理主体参与矛盾调处,在探索“枫桥经验”新实践中积累更多“昌法经验”。

□本报记者 周美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