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聊”出来的社情民意
身穿“柠檬黄”为城市传递文明与美好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奋斗的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0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朝阳区劲松街道百环社区社工谢芳菲:
“聊”出来的社情民意

 

“在我入职的两年时间里,从一个不爱跟陌生人交流的‘社恐’,到现在可以自如地和居民聊家常,这就是从事社工岗位给我带来的转变。”朝阳区劲松街道百环社区社工谢芳菲说。

初入社区工作时,每当与居民交流,谢芳菲总觉得有事说不明,这一度令她万分困惑。直到在一次与社区书记一同巡查辖区的过程中,谢芳菲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

“李姐,孩子今年是不是该上学啦?”“耿叔,这两天家里还有啥不好使的电器需要修理不?”“许爷爷,最近我大哥回来看您没有呀?”“小林哥,您这是把电动车放进车棚里了吧。”走在辖区的街头巷尾,总有居民热情地上前来打招呼,书记都能精准无误地叫出居民的名字。眼看着书记和居民如同亲人般亲切的问候,谢芳菲明白了“聊家常”的重要性。

“居民们愿意把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情,事无巨细地倾诉给书记听。短短几句家长里短的话语,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开居民的心结。”谢芳菲说,这一声声温暖的问候、一声声热情的招呼,都令她钦羡不已。

谢芳菲明白,“聊家常”看似平常,实则不易。若想聊得情投意合,聊出显著成效,社区工作者需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出类拔萃的综合能力。

今年,社区的老旧小区上下水改造项目正式动工。住在高层的王大哥由于担忧自家装修被破坏,态度坚决地表示反对,甚至企图通过投诉来阻拦改造的进程。面对如此棘手的难题,谢芳菲和同事们在晚饭后,一次又一次地去到王大哥家中,和他聊家常,从繁杂的家庭琐事谈到和睦的邻里关系,从改造项目的迫切必要性讲到详尽的施工方案。

谢芳菲甚至在网上学习了上下水管道的各种衔接方式,并多次请教专业人士,只为了能给出一套王大哥心中最完美的施工方案。凭借耐心与真诚,最终,王大哥不但了解了改造的重要性,还主动录制了同意的视频,大力支持项目的推进。

“它让原本冰冷的投诉重新有了温度,让社区工作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味。”谢芳菲亲身感受到了“聊家常”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从居民能够轻松听懂的社意民情,到令他们饶有兴趣的大事小情,再到他们最为关切的家长里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琐碎平常的日常交流,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居民、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实际成效的‘神奇法宝’。”谢芳菲说。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大家庭中,和谐是最为珍贵的基石。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每天见证着人们的欢笑与泪水、希望与挫折。和谐,是我们共同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谢芳菲说,未来,她将和同事们并肩携手、奋勇向前,投身到社区工作的各项实务中,用爱与责任共同铸就和谐美好的明天。

□本报记者 刘欣欣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