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千古风流八咏楼
西海西沿探故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0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古风流八咏楼

 

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浙中千年古城——金华,深厚的人文底蕴,常常让人流连忘返。行至金华,我最先想去的地方,是那出自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之手的那一句——“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的八咏楼。

曾经风华绝代的八咏楼,如今它矗立在以古子城为中心的婺州大地上,在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生活里,它浸润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气息,静观着日新月异的金华新城时代变迁,见证着不断蜕变的古城文明发展。

走进位于金华市区的八咏楼古街上,踏着青青的石板路,看着四周木质商铺林立,房檐下挂着的旌旗在风中飘摇,一种古色古香韵味,扑面而来,让我心情忍不住有些雀跃。此时此刻,幻想古时因家道中落,一路沿江而下落难到此的李清照,第一次与金华城相见,又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走过古街,上了一段石阶路,远远就看见那屹立于高8.7米的石砌台基之上的八咏楼风姿。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因当年由南齐隆昌太守沈约负责建造,他在此赋诗八首,称为《八咏》诗,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该古楼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有石级百余。

八咏楼现存建筑共有四进,沿着古朴的石阶拾级而上,来到第一进的古典楼阁。此楼阁主体建筑为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该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时任东阳郡太守、著名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如今登楼举目远眺,楼外双溪蜿蜒,缓缓而过;楼下公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公园里花红柳绿,远处南山连屏,尽收眼底,好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

在风华岁月里曾名噪一时的八咏楼,也曾遭遇了多灾多难的“凤凰涅槃”式的重生。元皇庆年间(1312年一1313年),该古楼毁于大火,此场大火也将当年沈约扩建时所勒于石碑的八咏诗石碑,一起毁灭了。后来在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年)重建八咏楼。现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一1820年)重建,并于1984年大修而成。

之后在滚滚红尘的历史长河中,八咏楼还亲历了风云岁月变革中的“能文能武”演变。由于在当时地处独特地理位置,楼前城门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的戚继光,清代太平天国运动的侍王李世贤,都曾登楼操演军队。还有金华百姓熟知的明代抗清将领朱大典在八咏楼上誓死保卫家园。1939年,周恩来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方针。

追溯历史,我明白了1500多年前,八咏楼建在当时金华城地势最开阔的制高点上,那是象征着保护好一方水土的平安。如今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八咏楼既是“风水楼”,更是集结了历代140余位著名文人墨客登临吟诵的历史文化名楼。如今在游人走马观花地欣赏他们诗文时,想想古人曾在此漫不经心地饮酒喝茶作诗,那是何等的闲情逸致啊。并且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其实八咏楼并不是一座孤立的文化遗存。在八咏楼周围,休文井、蓉峰书院、桐树门等遗迹古风也颇具历史意义,与八咏楼相辅相成,形成独特丰厚的地理文化景观。

在阁楼的展览处,当我细致地浏览了八咏楼流芳千古的名人逸事和诗词歌赋后,怀揣着一种崇拜和敬仰的心情,再次站在八咏楼最高处凭栏远眺,看见婺江水正浩浩荡荡一路远去,瞬间勾起我客居他乡多年满腹的乡愁。多年以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那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风采,在如今欣欣向荣的金华八婺大地上,再次焕发出生机和光彩!

□郑建伟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