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持续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
“最后一名观众离场后才闭馆”彰显服务诚意
国庆假期消费旺 折射中国经济蓬勃生机
“人才夜市” 值得推广
AI智能体
野外露营 安全文明不能忘
“纽带计划”让工会服务更精准更温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持续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

 

持续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完善制度、健全体系、提升能力、数字赋能,才能持续巩固提升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宋鑫近日介绍,目前,全国已有4400多家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年均服务1.1亿人次;建成6900多家零工市场,日均服务近30万人次。“我们将持续巩固提升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支撑。”宋鑫说。(10月2日 新华网)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为连接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其服务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年服务人次过亿,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特别是零工市场的兴起,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就业平台,有效缓解了部分群体的就业压力。然而,就业公共服务的发展仍需持续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期待。

持续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首要任务是完善制度,推进服务均等化。要打破户籍、区域、身份限制,支持城乡劳动者在就业地、求职地享受就业服务。同时,完善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经营组织等提供均等化就业服务,也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重要举措。

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可及性,是另一项重要任务。就业公共服务不应停留在信息发布和简单指导的层面,而应提供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这要求服务机构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功能,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此外,建好“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和零工市场,打造“15分钟服务圈”,让劳动者更加便捷地获取服务,是提升服务可及性的有效手段。

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专业化是关键。实施就业公共服务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进一步发挥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扩大专业化服务供给,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对接,提高市场配置效率。

数字赋能则是实现就业公共服务智慧化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必然趋势。要推动各地持续完善省级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信息平台,实现政策、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捷性。同时,建设和用好全国统一的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更是支持劳动者跨地区享有就业服务的重要举措。

持续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完善制度、健全体系、提升能力、数字赋能,才能持续巩固提升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王琦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