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秋分养生避秋燥
泡木耳应控制在3小时之内
闭目养神有助修复大脑神经
卷腹练不了核心肌群
积极开展一线指导 提升案卷制作水平
咖啡有5个好搭档
含钠饮料越喝越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9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分节气过后,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降低,天气逐渐干燥,公众应如何调整饮食以顺应节气变化?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相关专家介绍秋分时令的健康养生和疾病防治知识。
秋分养生避秋燥

 

饮食篇——防秋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龚燕冰说,秋分的“分”有等分的意思,在秋分这一天,白天和黑夜是等长的。过了秋分之后,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暑气渐渐消退,气候变得凉爽,人们的食欲比夏天要好,因此民间有“贴秋膘”的说法。“贴秋膘”要根据时令和体质特点来进补,以适度为宜。不能盲目进补,也不能过度进补。

秋天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干燥等症状,因此要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中医讲,五色对应五脏,其中白色入肺。因此,可以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莲藕、山药、百合、银耳、白萝卜、梨等,这些食物都能起到养肺、润肺的作用。龚燕冰推荐了一款药膳——百合银耳雪梨饮。梨是应季水果,具有养阴生津、化痰止咳的作用,百合有养阴润肺、养心安神的作用,银耳有补气润肺、滋阴生津的作用。3种食材加水煮后食用,适合大多数人群,也契合秋分的时令特点。

起居篇——防秋乏、秋寒

古人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姜默琳说,根据中医理论,秋分正是阴阳交替之际,阳气收敛,阴气渐长,因此,养生应注重秋季“收”的特点,收敛阳气,滋阴润燥,使机体保持阴阳平衡。

适度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爬山等较为和缓的运动方式,不仅能有效缓解秋乏,还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秋分后昼夜温差较大,人体易受寒感冒,早晚应注意增添衣物,尤其注意头颈、关节、腰背等部位保暖,避免寒邪入侵。民间虽有“春捂秋冻”一说,但“秋冻”也需适度,不能盲目进行,如体质较弱人群,患有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不宜“秋冻”。

情志篇——防秋悲

龚燕冰说,秋天容易使人产生情绪低落、抑郁、悲观等情绪。在秋天,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使人们的情绪受到影响,表现出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等症状。女性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这些情绪,采用腹式呼吸法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压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吉训明说,秋分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气温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加上由于天气逐步干燥、饮水不足等,都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人们吃的食物相对热量较高,容易引起胆固醇、血脂的升高,加上运动过少,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秋分时节,要注意保暖,尤其在外出的时候要及时添加衣服,避免在天气骤变的情况下或者在寒冷天气里久待。要均衡饮食,提倡少盐、少油、少糖,注意饮食多样化。同时,要进行适当规律的运动,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充足睡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或者有心梗和脑梗病史的人,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使其保持在稳定范围内。

秋冬进入流感高发季,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在发布会上提示,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经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不需要重复接种。适龄人群尽量在10月底之前完成接种,若因各种原因没有来得及,后续也要尽早完成接种。

(新华)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