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秋季调补,民间也素有“贴秋膘”一说,其中大有讲究。
其实,“贴秋膘”的好处不少。在漫长而炎热、潮湿的夏季,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加之食欲下降、饮食长期以清淡为主,导致机体营养储备透支。进入秋季,适度进补是使机体恢复到良好状态的最好手段之一,而且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各种食材丰富。所以,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
但是,刚刚过去的酷暑时节和频繁食用生冷食物,一定程度造成了脾胃功能低下。进入秋季若借着“贴秋膘”的名义,贸然进补,食用大量肥甘滋腻、不好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使本来虚弱的消化器官不能承受这些美味带来的压力,从而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出现厌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因此,“贴秋膘”要悠着点。燥为秋季之主气,此时人们的口、鼻、皮肤等部位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故应多吃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如百合莲子羹、沙参竹老鸭汤。要少食辛辣、煎炸、油腻食品,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此外,“贴秋膘”一定要适度,不可大吃大喝。对食欲差、体重下降、精神萎靡、免疫力低下等人群,适量对症的进补是有益的,反之,过度进补,易引发或加重机体代谢紊乱,诱发慢性疾病。因而,秋季贴秋膘宜 “二要”。
要循序渐进
盛夏暑湿,人们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初秋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消化不良等症。所以,“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1.进补先养脾胃:肺应秋,而脾为肺之母,补脾具有“培土生金”之意,健脾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所以,入秋后首先要做的是避免过多进食寒凉、生冷食物,且要避免过饥过饱,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应以温、软、清淡、新鲜为主,并注意定时、定量进食,可适当多食用养生粥,对恢复或调养脾胃功能有益。
2.秋补重头在肺:首先,“脾为后天之本”,良好的脾胃受纳、运化功能为秋季进补打好了基础,就可以上秋季进补的重头戏——养肺。《黄帝内经》记载:“肺主秋,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意思是,肺与秋季相应,可以吃小麦、羊肉、杏、薤等食物,这是秋季养生的基调。其次,要养阴防燥,多食滋阴润肺食物,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黄瓜、木耳、萝卜、藕等;肉类可食禽类、鱼类等;水果选用梨、香蕉、橙子、山楂、苹果等。同时,秋季还应多饮水,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多吃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北沙参等清补或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3.补肺要防伤肝:秋季饮食应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宜多食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肺燥症状,如苹果、葡萄、柚子、乌梅、柠檬、石榴等。
要因人而异
“贴秋膘”应因人而异,如果补益过头,则会导致肥胖,特别是特殊人群,更易加重病情。对于脾虚的人,进补前宜先适量食用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煮粥食用,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对于胃火旺盛的人,适当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对于老年人、儿童,由于他们自身消化功能偏弱,建议先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再考虑适当进补。此外,超重、肥胖患者以及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患者不宜“贴秋膘”,以免短时间过量食用肥厚炙煿食物引发或加重原有疾病。秋季进补也不能过多地食用温热食物或者药物,如羊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另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古人提倡,秋天应早起早睡,起床后做好运动,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温和的项目,以舒展肺气,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过多出汗、耗气伤阴。
□陆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