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陈铁苹投身教育事业的第35个年头,也是担任班主任的第35个年头。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她没有让自己拘泥于日复一日的教学任务中,而是不断突破创新,甚至还独创出了一套教育模式——营造教育能量场。有她在的教室中,孩子总能被感动、被带动,在积极乐观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和成长。
在陈铁苹看来,班主任不仅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他们的陪伴者和呵护者。在3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甚至还探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模式——正向引导,携手学生、家长以及同事,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能量场。“在开展德育教育中,我感觉这个能量场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陈铁苹说,爱与尊重是德育教育的重点,也是教育能量场的核心。在她带的班级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沉默寡言,从不与任何人交流,甚至不敢抬起眼睛看周围的世界。为了帮她敞开心扉,陈铁苹写下了近5万字的教育日记,其中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她与女孩相处的细节,在陈铁苹春风化雨的关爱下,女孩的脸上逐渐绽放出了如花般的笑容。在这个过程中,陈铁苹还鼓励班级中的同学主动帮助女孩,让爱与温暖在班级中流淌起来。
“我的教育能量场旨在激发学生自主生长。”陈铁苹说,只要找对方法,德育教育也可以很快乐。陈铁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制定班级和个人的长、中、短期发展目标与策略,激励学生自我提升。在班级中,陈铁苹推行了小组动态评价、梯级达标评价、嘉奖项目评价等,让孩子拾级而上。每个学期伊始,陈铁苹都会根据班情细化细则,一人一表一策,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评价机制。评价不仅看日常表现,还关注活动参与、作品特长等,挖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陈铁苹还鼓励家长一同参与,家校合作,共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陈铁苹由衷地说,她越来越感受到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通过家校携手,她在班级中开展了近20个跨学科主题课程研究,内容涵盖京味文化、航天精神、老北京中轴线等各个方面。“我们将生活引入课堂,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陈铁苹介绍到,在“走近北京文化名人——老舍”主题课程中,她通过设置一个个有趣的任务环节,引导学生从阅读老舍书籍到了解老舍其人,再到实地参观老舍故居……让大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深刻了解,同时,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发现,只要给予孩子们机会,他们就能够创造出惊人的奇迹。比如在主题课程中,孩子们从关注自我到关注社会,从关注文化的表象深入到关注文化的内核,每个人的身上都萌生出一种源自实践创新体验之后的浓浓爱国情。”
通过教育能量场,陈铁苹还让班级变成了向善至美的家园。每次接新班,陈铁苹都会在第一时间创建班级家长教师协会,建章立制,整合资源,打造家校成长共同体。通过问卷、家访、家长会、交流群展示等多种渠道,推动家校之间的信息互通;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家长积极介入,实现有效沟通,达成共育目标;通过多维度融通式的互动,相互滋养,实现学生和班级、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为了方便沟通,陈铁苹还设立了微信家教论坛群。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都可以随时在论坛群中求助,常常一个家长提出问题,后面会引来多名家长回复,有人热心支招、有人表示共鸣……而陈铁苹则会结合大家的意见,进行总结和引导,如今,家教论坛已成为班级中学生习惯训练营地的智慧宝库。
陈铁苹说,未来,她会继续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用爱与智慧陪伴更多的孩子茁壮成长,以自身所蕴含的积极、乐观、健康、自信、自律等正能量,去感染带动青少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之下,坚定人生理想信念,成长为品格高尚的人。
□本报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