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向西,穿过古都大同,翻越武州山,一排排巍峨宏大的石窟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它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河南的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代表着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极高水平。
漫步在这片世外荒山上,直面眼前这片神圣的石窟石佛,仔细感悟1500多年前那段早已远去的时光。石佛仿佛正在向你诉说着那段历史,北魏时期,文成帝拓跋濬为了更好地统治国家,他主张在全国进一步推广佛教,于是从公元460年起,官派工匠在武州山开凿建窟,工程一直持续到公元524年,历时近70年。
遥想当年,一代智慧高僧昙曜,光荣地领受皇家使命,携人带队身入武州山,在这里精思细研,凿山破壁,他们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历经数年,终于开窟出5个石窟,并且在里面镌刻了多个佛像,它们雕饰奇伟,冠于当世,高者有70尺,次者也有60尺,它们就是著名的“昙曜五窟”,这是武州山最早开凿的五个洞窟。其实,在佛教盛行的北魏时期,“昙曜五窟”的出现正是北魏王朝的政治产物,五窟的主像刚好象征着北魏五朝的五位皇帝。“昙曜五窟”即是今天云冈石窟的第16至第20窟,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第20窟,大佛直接暴露在外面,这是因为早年窟前露壁与窟顶崩塌,辽代时还曾建有木构窟檐,后来毁于兵火,形成露天造像,立像是三大佛。
来到云冈石窟,我们不得不说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就是大搞改革的孝文帝拓跋宏。在他迁都洛阳之前,是北魏发展经济文化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工匠们雕凿出来更为精美的石窟石像,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而“精”。要说云冈最大的石窟,就得是相传为昙曜译经楼的第3窟了,它的窟前断壁就高达25米,堪比七八层楼高度。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5窟、第6窟,则是一组“姐妹”双窟,窟前为五间气宇轩昂的四层楼阁。走进窟室,龛像星罗,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5窟的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竟高达17米,这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而第6窟中央有两层高约15米的方形塔柱,塔柱周围佛像高耸,雕饰富丽,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的33幅浮雕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按开凿时间划分,云岗石窟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30年,即从公元494年至524年,可以算作“晚期石窟”,这一时期云冈石窟停止了大规模开凿活动,转而是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等人,虔诚地开凿了200多座中小型窟龛,它们东西排列,布满崖面,此时北魏正在推行“汉化”改革,石窟造像也随之出现了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佛像面形消瘦、长颈、肩窄,正是北魏后期佛教造像的显著特点。
云岗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气势雄浑,规模恢弘,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的有17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高,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洪建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