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精神外耗”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吗?
秋风送爽处暑至 “三要一宜”好养生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风送爽处暑至 “三要一宜”好养生

 

8月22日是处暑。暑气后退、夏天败走便是处暑。

俗话说:“过了处暑节,夜凉白天热”。处暑期间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需要格外注意,处暑养生显得尤为重要,要把握“三要一宜”。

要睡好子午觉

昼长夜短之时,天气闷热,睡眠不足,很多人因睡不好觉而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处暑”后天气变凉,白天逐渐变短,夜间逐渐延长,人们就该改变夏季晚睡早起的习惯,尽量争取在晚上11点前入睡。同时,有条件或必要时亦可睡个小午觉,以帮助精力恢复,化解困顿的情绪。

医学研究发现,夜间零时至次日凌晨4时,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时至13时,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这两个时段最好能进入睡眠。另外,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要预防肚脐和脚受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此时,绵绵秋雨,一场比一场透凉。中医认为,处暑时节,气温逐渐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也向收敛闭藏转变,凡体弱者须及时添衣,强健者则要“春捂秋冻”。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室内空调的使用要得当,建议室内外温差保持在5℃左右,避免着凉感冒,还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将家中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混浊、潮热。消暑时别太贪凉,预防双脚和肚脐受寒,预防阴暑的发生。

要避免中午室外运动

人们虽不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身体健康是极其重要的。

早晚可去室外散步,适量做些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爬山等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但中午气温偏高,应尽量避免室外活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室外炎热的天气,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另外,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活动。

宜多食咸味食物

天气渐冷,人们的食欲将逐渐好起来,以补充盛夏失去的能量。但是,膳食上应该避免“肥甘厚味”式的填充,尽量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可进行适度温补。但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

饮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还可多食新鲜果蔬,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及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罗汉果、大枣等;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陆明华 梁曦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