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传递美好 使命必达
“板凳先生”
惟愿此生长报国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惟愿此生长报国
——读《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
 

讴歌家国情怀,诠释科学家精神的《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是一本讲述中国科学家“爱国奉献、永攀科技高峰”的纪实读本。作者刘峰松用特稿的叙事方式,集中塑造了21位科学家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置于最高位置,在各自的领域攻坚克难,勇挑科技大梁的爱国形象。

赤诚报国、忧国忧民,是这些科学大家勠力同心,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精神之源。在这方面,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李振声,从小就立下了“让中国人家中装满粮”的宏大理想。大学毕业后,他将所学的小麦育种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大胆将牧草与小麦杂交,从而成功培育出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最终通过坚持不懈的农业研究,用强大的科技力量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铸牢了坚实的根基。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黄葆同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之初,身在美国的黄葆同正准备回国参加建设,却被美移民局非法拘捕和关押。后来,在各方的亲切关怀下,黄葆同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回国后,黄葆同忘我地投身到科技攻关工作中,本着国家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的宗旨,毅然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通过反复试验,一举研发出具有我国特点的五九酸钒新催化剂体系,获中科院发明奖一等奖,为我国合成橡胶生产开辟了新路。

开拓创新、真诚奉献,是这些科学家奋楫笃行,书写出中国科技璀璨华章的动力之源。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信息学家陈润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交出了一份让祖国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在常年的科研攻关中,陈润生始终以宏阔的视野,将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物理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与众多科学家积极投身于推进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当中,并用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带动了中国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起飞。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有着“中国计算机之母”称誉的夏培肃也是创新奉献的楷模。1952年,在华罗庚教授的组织领导下,夏培肃参加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研究小组,1960年,经她主持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一举填补了中国人在设计制造计算机方面的空白。工作中,她一直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当研制计算机的任务完成后,她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计算机知识的相关培训教育当中,以甘为人梯的园丁精神,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倾尽了一生的心血,很好地实现了“坚持做中国自己的计算机”之誓言。

《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用朴实无华的文笔,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秉持科技报国宏伟理想,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科技的力量,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过程,由此,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笔。他们的崇高风范值得我们用心学习。

□刘小兵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