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花了大量的心血。站在隧道内,看着一组组整齐排列的管片,面对面去感受时,我觉得它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艺术品。”谈到东六环改造工程,柴东然充满深情地说,特别想陪它经历通车后的畅通繁忙,一起注视车来车往……
2007年毕业后,柴东然入职首发建设公司,参与到了京承高速三期的工程建设中。大学时学习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他对这一领域并不陌生。做规划设计、跑工程现场,短短几年时间,他迅速成长为公司的一名业务骨干。2011年,作为北京援疆项目团队的一员,柴东然参加了克乌高速的代建管理工作。
“虽然当时条件比较艰苦,但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回忆起援疆岁月,柴东然感悟颇深。三年期间,他与广大工程建设者在辽阔的北疆挥洒智慧和汗水,在苍茫的戈壁滩上建设出了大道坦途,以高质量的工程得到了当地公路建设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
2021年,柴东然来到东六环改造工程项目,负责生产和技术管理。此时的他已经先后参与完成了京台高速、京开高速改扩建等多项公路建设任务以及100余项大修项目。但对于东六环改造工程,他依然抱着学习的态度投入其中。
东六环改造工程地处通州区西部。该地区地质结构属于富水砂层,地下含水量高。盾构隧道相当于长期浸泡在水里,怎么能够保证工程建设期和后期的运营过程中不渗漏水,成为施工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该工程是北京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盾构隧道,如何通过建设管理能够按照标准质量完成好,是我们工程建设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柴东然说。工程前期,首发集团从节能、环保、绿色、智慧等方面入手,邀请专家团队多方论证各项技术指标、实践途径以及管理措施。广大工程建设者积极学习国内外相关技术,现场踏勘地层水文条件,反复研究施工方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程建设项目中。
经过反复论证,建设团队决定采用同步双液注浆技术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单液注浆技术容易引起地面沉降、沉陷和管片上浮,导致隧道渗漏水。双液注浆凝固能够快速与地层形成隔离,相当于在管片和地层间做了再加固,既填充了缝隙,又提高了强度。这一技术使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充分保障。被称为“钢铁巨兽”的“京华号”“运河号”两台超大盾构机,一边以摧枯拉朽之势破土穿石,一边以穿针引线之姿精工细作,742天穿越近百处风险源,在7.4公里的掘进过程中将沉降始终控制在2毫米内,全程“零渗漏”,实现了“掘进之旅”的完美收官。
“目前,国内大盾构技术普遍都借鉴了东六环的经验,双液注浆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说起技术应用所取得的成果,柴东然充满自豪。但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他考虑更多的还是道路未来投入使用后如何确保工程安全无虞。“首发集团一直强调工程建设期要与运营期相结合,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学习了外省市很多隧道运营管理经验。今后,要在保证本质安全的前提下,高质量、高标准管理好东六环。”
一项工程就像一场攻坚战。从业十余年来,柴东然对此感受颇深,“初期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现场把关设计方案,结合风险点把控各环节,实操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完善的措施最终呈现精品工程”。对于工程建设,他有着自己的思考:“就像我们对工程的管理要求,要做到‘内坚外美’,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呈现出精美的外观,既好看又实用、安全,这才是对工程负责、对社会负责。”
□本报记者 宗晓畅 通讯员 韩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