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家长应不应该 经常“敲打”孩子?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6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长应不应该 经常“敲打”孩子?

邰怡明 绘图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蕊云课堂”由北京市妇联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协办。
 

很多家长习惯“以爱之名”经常“敲打”孩子的言行,美其名曰是为了督促其进步,但教育专家认为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打击,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那么家长怎么做才能纠正孩子的错误,帮助其更好地发展呢?听听家长和专家的建议吧。

魏女士 私企销售人员 儿子9岁

时常“敲打”导致孩子成绩高、情商低

作为“双职工”家庭,我和孩子爸爸在育儿方面的精力十分有限。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用“敲打”的方式教育孩子,理由很简单:“敲打”不仅见效快而且效果好。即便我们心里清楚这不是个好方法,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真的是一句话都不想再多说了。

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在我们的严管下,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前列。不久前,学校召开了家长会,老师没有点名地说:“班级中有的同学,成绩虽然不错,但行为习惯一般,总是和同学起摩擦。”当时我就觉得老师在说我儿子。会后,我特意留下来询问老师,孩子在班级中的表现,果然,老师再次提到了上述问题。回家后,我进行了反思,儿子在和他人相处时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可能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我们简单粗暴,动辄敲打,孩子也有样学样。在和孩子爸爸沟通后,我俩一致认为:孩子将来走入社会,比起成绩,“情商”更加重要。

于是,我俩决定“排班”,一人一天轮流“上岗”。发现孩子的小毛病,不再直接批评制止,而是让孩子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告诉他怎样做更合适。经过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俩发现,这样做我们也并没有多累,但孩子却变化了不少,行为习惯有了直观的改变,整个人都更加自信了。现在想来真的很后悔以前图省事“敲打”孩子,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每天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温馨的成长氛围。

陈女士 公司会计 女儿9岁

不用刻意“敲打”孩子,生活中从不缺少“敲打”

我认为不用刻意“敲打”孩子,因为现实生活中,家长控制不住批评孩子,甚至“开吼”的时刻从不少。面对吵吵嚷嚷的孩子,看到纸屑满地、潦草的作业,身为母亲的我时常心绪难平,尽管我时常有意识地说服自己,但有时候还是难免唠叨几句,言语犀利,又狠又损。所以,家长“以爱之名”敲打孩子,我认为都是家长为原谅自己找的借口。对孩子来说,不管是那种形式的“敲打”都是一种伤害。

记得之前我家孩子有段时间很消极,还总是生病。我突然意识到,我批评孩子太多了。那段时间,也不知道怎么了,我对女儿总是没有耐心,女儿的一点小错误,我就能暴跳如雷,还总会细数她最近犯的错误。后来,我一个眼神,就能让孩子很害怕。那一刻,我就知道我错了。

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情绪,尽量控制自己。

我们通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大人”,这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大人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孩子的问题,需要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学习。当家长们觉醒之后,才能让自己和孩子更好的相处。

范先生 企业职员 儿子13岁

对儿子管教过严导致他唯唯诺诺

我是一名“80后”,从小就是被我父母采取“严父慈母”方式管教的。我有了孩子后,很自然地认为也应该对男孩子管得严一些,慈爱部分让他妈妈去做,所以我对儿子总是不假辞色,对看不习惯的地方或者他做错的事直接批评。

时间长了,儿子不仅看见我跟老鼠见了猫一般,在家时说话也越来越少,变得沉默寡言,开始我还沾沾自喜,以为这就是所谓父亲的威严。

没想到,上学期家长会后老师单独找我谈话,我才知道儿子在学校总是唯唯诺诺,缺乏自信,不敢表达,错过了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我把家里的情况说出来,老师指出我的管教方式出了问题,让我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搞“一言堂”,又和我讲了现在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科学管理方式。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孩子以后健康成长,只能调整自己的态度。

我开始收敛自己的脾气,在家尽量多一些笑容、少板脸,不再用吹毛求疵的目光审视他。一次,儿子又没考好,我没像过去那样训斥他,而是温和地询问他需要哪些帮助,安慰他“父母知道他已经尽力”,这让孩子很诧异。我还让妻子找他沟通,委婉地传达我的态度,希望他能接受我的歉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儿子还没有出现我期待的本质转变,但他在家时说的话变多了,也敢在我面前和他妈妈说说笑笑,我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希望有一天他能成为一个开朗自信的大男孩。

北京市教育工会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雷秀雅、石冰睿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家长应该避免过多的否定

通常来说,父母批评孩子的出发点往往是好的,主要是为了教会孩子一定的规范,同时塑造孩子的行为。但有的时候,这种一味“以爱之名”的批评和否定并不能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即使这种批评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但它常常与不信任、不尊重相关。

不是说家长不能批评孩子,而是提倡对孩子否定时采用对事不对人的方式。孩子自然会犯错误,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长辈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哪里错就批评哪里,而不是哪里都要批评。即使孩子办了错事,其中或许也会出现闪光点,家长应学会大浪淘沙。孩子像是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家长不能总看到其“一半是空的”,应该看到孩子已经“有一半的水”,带着发掘的眼光去发现孩子在错误中隐藏的优点,让孩子改正错误的同时保持优点,从而变得更好。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给予他们肯定和支持,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要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并给予必要的帮助。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鼓励的环境,让孩子在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实践这种教育理念,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几点:

听到孩子的声音。孩子做了某些事情时,家长不要总是急着去否定孩子,应该多听听孩子想要什么,允许孩子表达自己,多鼓励孩子。

不轻易地责备他们。孩子难免也会有一些情绪,像考试没有考好可能是因为紧张,或者是发生什么事情影响到心情,父母应该先了解情况再下定论,直接否定孩子只会让他们不敢再表达自己的情绪,憋在心里或直接压抑自己,可能会让他们患上心理疾病。

给出积极的反馈。家长本来就应该多鼓励孩子,不应该为了自己的面子等理由去打骂孩子,更不应该否定他们。积极的反馈只会比否定更加好,这会让孩子充满自信,能让他们更能做出成绩,还能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适当提出建议。很多父母在孩子出了状况的时候都选择打骂,其实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心平气和地讲解为什么这么做不对,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让孩子看到你的歇斯底里。教育孩子并不是容易的事,父母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说出自己建议的同时也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家长和孩子对话时可以多多调动自己的好奇心,询问他们具体情况和想法,这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关注、支持和认可,又能适当地建立一片缓冲地带,给父母足够的时间和心理空间,察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走出习惯性否定,发展出能滋养孩子和自己的亲子关系。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避免使用过多的否定,并采用积极肯定的方式,给予孩子更多支持和关注,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个人发展,同时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报记者 任洁 张晶 杨琳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