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窗
3上一版
 
走近档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6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近档案

档案修裱展示区,观众在修复师的指导下现场体验档案修复
档案馆三楼展示着珍贵档案
北京市档案馆开展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观众走近档案感受其魅力
观众参与拼图比赛,了解北京历史
学条例、猜灯谜,观众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档案修裱、线装书装订体验、拼图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着档案与公众的距离,帮助大家走近档案、感受档案的魅力。

在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期间,位于北京市档案馆三楼的档案修裱展示区前,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北京市档案馆工作人员正用破损档案复制件展示着破损档案的修复过程。将毛笔头侵入小麦淀粉制粘合剂中,随后沿着破洞的边缘轻刷,再将选定的补纸铺在破损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破损补洞的操作。

“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不仅直观了解了档案修复的过程,还学到了不少知识。比如,档案修复的方法有补洞,还有托裱。修复时选择的补纸也不是随意挑选的,要和原档案用的纸张性质一致,补纸和档案破洞处的搭口距离也很有讲究。”张女士说。

今年国际档案日活动,北京市档案馆精心组织了八大类14项活动。在“库房寻踪”活动中,观众可以透过通电玻璃看到库区部分重大活动实物及文书、书画、服装等各类档案的保管方式,了解档案日常管理的实际场景。“十年京津冀 兰台翰墨香——京津冀编研成果联展”汇集了《档案中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天津近代商会档案选编》《河北省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等编研精品130余套(册),活动现场设立联展专区展出三地编研作品。此外,在北京市档案馆,观众还能通过《中国档案手工修裱技术教学片》等视频,详细了解档案保护工作流程和相关技术。

多种特色活动不仅能让人们走近档案、收获知识,现场设置的猜灯谜、拼图比赛、线装书装订体验等多种互动活动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档案带来的别样快乐。“档案是文明的重要载体,了解真实的档案,相当于走进历史的深处,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灿烂的中华文明。”观众对于丰富的档案资源由衷地发出感叹。

□本报记者 盛丽/文 曹立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