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门头沟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进会举行,会上发布区域儿童友好资源地图。据了解,门头沟区提出“儿童在前 向阳而生”核心理念,将儿童的需求、建议和发展放在首位,强化家校社协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青少年儿童的良好氛围。
“红领巾提案”获得各方积极回应
儿童友好是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门头沟区致力于构建“儿童+”思维,拓展丰富多元的教育场景与资源,让“儿童在前”的生动案例不断涌现,推动家校社融通网不断丰盈。
在山区公交站增加电子站牌、在地势低洼的三家店村大街开展“低洼防涝”改造、建立乡村科学培育种子试验基地……门头沟区组织开展“红领巾提案”征集活动,全区少先队员发挥独特创意,从身边生活学习的处处小事入手,一边提出问题,一边思考解决办法,在学校老师的指导及论证后,最终形成244条充满智慧和创意的“红领巾提案”。
“红领巾提案”征集完成后,门头沟区教育两委协调相关部门建立畅通联系、对话、合作渠道,社会各界积极回应:在大峪中学分校附属小学,学校与公园间的道路已经联通,学生的运动与活动空间得到扩展;在大峪二小,学校门前的通学路完成改造,校门口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在新桥路中学,通学公交已经开通,学生上下学更加便捷……形成体现“儿童在前”理念的生动“活案例”。
22张儿童探索图推动构建“儿童+”思维
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区域教育现状和发展特点,以“儿童在前”为核心理念,塑造“儿童在前”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把桥建成拱形?门墩有什么作用?精雕和生活有什么关系?此次发布的门头沟区儿童友好资源地图包含22张儿童探索图,分成京西智谷、城镇社区、绿水青山、诗画乡村等四大类型,从儿童角度介绍了全区社会大课堂资源。
来到京西古道,幼儿用树枝等天然工具测量了解马蹄窝的深度,获得比较与测量的数学核心经验,发展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走进葡山公园,幼儿实地了解、体验公共资源的功能;在中关村园的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幼儿通过与裸眼3D、互动屏幕的智能互动,萌发享受科技、运用科技、创造科技的种子……在教师、家长的带领下,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门头沟区少年儿童可以带图探索家乡,在观察、体验、互动中感受儿童友好与城市发展。
家校社协同共同支持儿童发展
在推进会上,门头沟区气象局、区文旅局等32家单位获得“儿童友好资源单位”称号,这些单位从不同角度支持儿童的发展。比如区市场监管局在校园周边检查餐饮服务单位400多家;交通支队不断完善校园周边交通设施,实现护学岗全覆盖;区环卫部门出动1000余人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攻坚;区治安支队出动检查校园周边场所335次;区妇联积极保护儿童权益等等,各镇街也全力支持学校建设。
各委办局还纷纷指导开设儿童课程,比如区生态环境局的探究再生水课程、区园林绿化局的杨柳飞絮治理课程、区水务局的低洼涝地课程、区地震局的地球科学奥赛课程、区气象局的山区局地气象观测、区科信局的教育+人工智能等。门头沟区教委则号召各幼儿园和幼儿家长让儿童自主游戏,形成“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学前教育方式改革,共同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门头沟区将继续打造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的多元共育环境,倡导社会各界协同共建儿童友好城市。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曹彦彦表示,鼓励家长和社会各界参与到儿童教育中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