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平乐镇:秦汉古镇,川西水乡
“通武廊”文旅交流季 将于“五一”开幕
倾情天山 陶醉天池
上方山香椿开始采摘了 周末到韩村河体验人间烟火气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4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乐镇:秦汉古镇,川西水乡

 

位于四川邛崃的平乐古镇,接邻邛崃、成都,西连雅安、康藏,自古便有“茶马古道第一镇”“南丝绸之路第一驿站”之称。这里白云袅袅,绿水萦绕,鸥鸟出没,竹涛如歌;极具川西风情的沿江建筑楼群,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榕树群,构成了一幅天然的中国西部“清明上河图”。尤其是此镇独具的“九古”: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民居、古作坊、古驿道、古风俗,更是令小镇古风浓郁,闻名遐迩!

四川邛崃原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演绎的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凤求凰》便诞生在这里。而平乐古镇则是邛崃的一颗明珠,素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而著称。早在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50年),此地就已经形成了集镇,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人文鼎蔚。古镇四面青山层叠,翠竹葱茏,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江岸绿树参天,千年榕树华荫如盖,遮蔽着这个川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水陆码头。据史料记载,平乐古镇曾经沿江而设数道码头,码头内篷帆如林,船行如鲫;多条街道商贾云集,茶楼酒肆分列江岸;白沫江上更是舟楫相连,穿梭如织;古驿道上铃声串串,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幅川西版的“清明上河图”在此上演。老榕树,白沫江,青石古街,驿道铃声,枕江而建的吊脚楼,郁郁葱葱的竹海,渐行渐远的舟楫,这些生态元素和文明地标,千百年来共同滋养着古镇的山水情怀。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流逝的岁月不动声色地带走了小镇昔日的繁华,却留下了非常有特色的民居建筑样式和街区风格的古镇。平乐镇内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古风蔚然,保存完好程度竟达85%以上。全镇共有老街33条,七弯八拐,曲径通幽。老街两侧,分列着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民居基本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建筑,一般为下层作铺面、上层作居室,体现了浓郁的川西风格。青石铺成的古街道坎坷不平,略显残破,但恰恰从青石的斑驳程度和深浅不一的印痕中,让人读出了岁月的沧桑和小镇的历史。古镇的街道多沿江而建,其格局多呈鱼骨状,长短不一、曲直有度。我在街道中穿行,偶尔也能碰到几位游客和当地的居民。一位白发老者,坐在自家门口,操刀破篾,编着竹筐。隔壁民居的门口,三位老婆婆在小声地交谈着,脚下趴着一只眯眼养神的黄犬……

江水穿镇而过,小镇便有了桥。古镇内最著名的桥当属乐善桥。此桥为七孔石桥,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有“邛南第一桥”之称,也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桥洞为不多见的桃形,锥形的七个桥墩则像七条一字排开的小船,别致而有新意。桥下石阶上,几位穿着蓝布褂的婆婆在有说有笑地洗衣,一圈圈涟漪荡漾开去……

按照路人的指点,转过几条街,我找到了“私奔码头”——当地传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月夜私奔时,就是从这个码头上船外逃而演绎了一段千古爱情佳话。当年这里曾经是水运发达、货物吞吐量极大的一个码头。

游古镇,李家大院是不可不去的。它是由清代名商李洪楷所建,整个建筑坐西向东,依山向谷,为单檐悬山式木结构。院内现存光绪“皇恩宠锡”等匾额和大量古农具、古造纸等用具。

我的脚步在踏响了古镇街道幽静的同时,江边排列开来、高大秀颀的古榕树群便映入眼帘。据镇上居民介绍,这些榕树是唐宋时期所植,穿越了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榕树高耸入云,大多在百米以上。树冠博大,势如巨伞,直径竟有20余米!古榕的郁郁葱葱,也给古镇带来了强烈的“生态意识”。虽曰古镇,但游走其中,目之所及,均是绿意盎然。小镇居民的生活也极“绿色”,穿着朴实,节俭成风,从无奢华之象。这种绿色生活理念,令人折服!

□钱国宏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