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学生点亮阅读之灯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学生点亮阅读之灯
——记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继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读书的好处自不必多说,但是很多人却困于“工作学习太忙,没有时间阅读”“书籍浩瀚,找不到阅读的门道”等现实原因而无法坚持阅读。在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北京市正高级教师、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李继朋提出“1510300”读书规划,让忙于奋战高考的高中生也能抽出时间一年内坚持阅读300万字。李继朋老师对于如何打开畅读之门有何高见?本报记者进行了追访……

进行大量课外阅读 获得更多元化学科营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这是众多语文名师的共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做出明确要求: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选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也就是说,高中生仅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的阅读总量就不能低于300万字,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需要。

李继朋告诉记者,不论是传统的单篇教学,还是现在倡导的大单元教学,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只有五本教材,总字数仅有92万多字,和课标规定的300万字阅读目标有很大差距,而且学生接收到的知识总量也没有得到增加。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李继朋认识到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内容为要”,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更多经典作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获得更加多元化的学科营养。“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与写作,高质量的阅读正是高质量写作的基础与前提。”为此,他一直在教学中探索如何更好地激励学生去拓展阅读,并产生阅读的自我动机。

制定“1510300”阅读规划

带领学生每月读一本书

2014年,当时尚在河南濮阳教书的李继朋开始带新一届复读班,这届学生的基础特别薄弱,他感到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奏效,就尝试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新的阅读方式探索。

“老师,我们每天没有那么多时间阅读怎么办?”高中生,尤其是复读的学生非常担心读书会占用过多时间影响正常学习,为了打消学生们的顾虑,李继朋给他们出了一道题,即在能领会大意的前提下,读一页书和读十页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他把班里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经过测试,读一页书需要的时间分别为72秒、87秒、97秒、101秒,平均用时89.25秒;读十页书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0分6秒、10分44秒、14分12秒、14分36秒,平均用时13分38秒。

结果出来后,有了底气的他就和全班商量,“每天拿出15分钟读书可以吗?”学生们表示没有问题,这点时间不会对其他科的学习造成负担。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每天看似只读15分钟,一个月能够读300页,基本是一本20余万字大书的体量,这样不知不觉就突破了规定的阅读量。

李继朋不仅要求学生完成阅读量,自己也身体力行,他在家里的茶几、床头、书架等地随处摆放书籍,方便随时拿起阅读。他给学生推荐的书单都是自己提前阅读筛选过的书籍,还定期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渐爱上阅读,不仅语文素养得到显著提高,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促进其他学科的成绩显著提升。

看似不起眼的“15分钟”在一年后取得惊人的效果:这届复读班的语文成绩比另外一所学校高出6.7分,文科总平均分高出36.36分。阅读实验成功了,他开始更大范围的推广。

经过三轮课外阅读实践,李继朋带领学生形成“1510300”阅读规划:“15”即鼓励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15分钟;“10”即大部分学生能够在15分钟内完成10页书的阅读量;“300”即按照上述标准与速度,每生每年即可完成普通高中课标要求的300万字阅读目标。

2018年,李继朋调入北京市和平街一中。他把教学经验都带到北京学生的课堂上,并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与教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同行合作,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

2023年,他带领高二学生参加了三次全国作文比赛,两个班有35人次获奖,其中7人获得一等奖,这是他们在以前从没想过的好成绩。

学生于家傲说:“通过长时间的阅读,我们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想象力和判断力都得到提升,课余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李继朋也曾去过多地举办阅读主题讲座,让当地学生受益匪浅。来自蚌埠的学生张敬葶感慨,“短短两天时间,从您身上学到很多,您精彩的一席话打开我以前很多闭塞的思路,也暗暗下了决心要有所改变。下课铃响的时候我仍意犹未尽,第一次有希望老师拖堂的强烈愿望。对您真的是打心眼里敬佩,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学生张天行考上北大后一直和李继朋保持联系,谈起李老师的讲座带给自己的感受时非常动情,“您和我们聊阅读一下子点醒了我,由衷感谢您!教育就是唤醒,我以为一个老师的成功与否,在于他给学生烙下多少卓越思想的印记。谢谢老师的指引,让我打开了新的思想之门,真心觉得您是一位好老师!”

编写系列读本

让阅读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为了使阅读更有针对性和系统化,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同时,李继朋和同事们还相继编写了高中生系列阅读读本,从最初和人教版配套使用的《文学读本》,到后来用于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素养的《高中生文言读本》,再到用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高中生必读古诗词三百首》等,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素材。

这些年,他相继出版了《中学生读〈史记〉》《诗品〈史记〉》《诗品中国文人》等6本著作,参与编写《鲁迅给孩子的阅读写作课》等11本著作,主编《高中生必读古诗词三百首》《文学读本》《问道苏霍姆林斯基》等8本校本阅读材料。这些文章的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很强,深受学生欢迎。

为了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继朋和同事们还建构了比较完整的中学生读《史记》“五维一体课程”,一体指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五维指读《史记》的五个维度,包括趣味阅读、拓展阅读、鉴赏阅读、纵深阅读和学科互融阅读。

这些著作经过实践的打磨熠熠发光,得到业界的认可,其中《中学生读〈史记〉》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史记〉人物(士子)专题研讨》获得北京市教学设计及课例比赛一等奖,《中国“文人士子”精神探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教学设计一等奖,“基于学科素养的高中生读《史记》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获得2021—2022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2020年春季以来,和平街一中语文教研组和京内外同行与人民日报出版社合作,编写修订了《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技法与指导》《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金句与使用》《人民日报伴你阅读》等十余本系列畅销图书,帮助学生打开格局视野,涵养家国情怀。李继朋的教研组成员也从中提升了业务水平,多位教师评上市区级骨干教师。

这两年,李继朋新添了一个业余消遣:下班后手抄六卷本《资治通鉴》,如今已抄录50多万字。在抄写过程中,他对哪处文字有感悟就记下来,积攒到一起的字数也已基本形成一本书。聊起这件事,他平和的语气中透着成就感和满足感,“书过留痕,老师阅读大部头经典著作时如果读得不深刻,就没有什么感觉,那么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就会显得很肤浅。当然,这也是我锻炼毅力的一个方式,很满意自己能坚持下来。”

十几年来,一直践行阅读教育的李继朋用阅读帮助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天地,为他们厚植精神底气,展现独特气韵。他将继续探索更多阅读方式,通过高质量阅读,为学生的成长点亮智慧明灯。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